夏季气温上升、湿度增大,微生物易于繁殖,食物容易受到污染,易发生食物中毒,防暑降温药品用量增大,冷藏药品等环境敏感药品天热易变质。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马鞍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夏季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警示。
外出就餐注意挑选餐馆居家饮食注意新鲜
外出就餐要选择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资质的餐馆就餐,优先选择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较高的“笑脸”餐饮单位就餐,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
要慎重选择食物,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感官性状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慎重选择卤菜凉拼、凉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等高风险食品,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要注意尽量避免食用未吃过或易过敏的食物,少吃烧烤食品。
高温季节不宜贪凉,肠胃功能较弱的消费者应慎食生食水产品,以免造成肠胃不适。若消费者在外食用生食水产品,应注意查看餐饮单位是否取得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观察餐饮单位是否设置专用操作加工间,食用前注意观察食物是否新鲜,色泽、气味等是否正常。特别提醒消费者,请勿暴食海鲜,暴饮啤酒。
要注意不购买腐败变质及过期食品,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菌类和有毒动植物,畜禽、蛋、水产品要烧熟煮透后方可食用,食用凉拌菜、各种卤肉、水产品时要注意新鲜,生食的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要充分浸泡、洗净,以去除农药残留,最好去皮后再食用。
服用这5类药注意防中暑
含“麻”感冒药有些复方感冒药含有伪麻黄碱,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会使人体排汗减少、无法有效散热而中暑。
建议:服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防晒,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
解热镇痛药发烧时可能会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退烧药,这些药物在解热镇痛的同时,还会发汗,造成人体中钾的流失,出现四肢无力,严重的还有可能让人因为脱水而中暑。
建议:服用这类药物要多喝水,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等。一般来说,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一天最多服用4次,如果症状没缓解就应马上就医。
降压药由于夏季气温较高,血管扩张,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会比较低。尤其是利尿药使排尿和排汗增多,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可能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慌等中暑症状。
建议:服用降压药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根据降压药的类型适当补充电解质。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以防血压过低。
胃药阿托品、颠茄等药物,能治疗胃痉挛引起的胃痛。服用这类药物后,人的汗液分泌受到抑制,体内热量无法正常散发,在高温之下非常容易中暑,甚至出现虚脱。
建议:服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尽量选择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
精神科用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精神类药物,有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服用这些药后,人体的体温不能保持恒定,而是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服这类药易导致体温升高,甚至中暑。
建议:夏季用这类药时应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
注意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一旦发生腹泻、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就诊,并保存好就餐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并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