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和发热
感冒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病毒性感染。广义上还包括流行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更严重,额外的症状包括发热、冷颤及肌肉酸痛,全身性症状较明显。
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咽炎,简称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病种,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高,影响人群面广、量大,经济损失颇巨,且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
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较长。起病突然。大多先有鼻和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涕、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症状在48h达高峰(病毒脱壳),急性鼻咽炎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尤其是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时。可有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咽喉黏膜水肿。咽喉和气管炎出现与否因人和因病毒而异。鼻腔分泌物初始为大量水样清涕,以后变为黏液性或脓性。黏脓性分泌物不一定表示继发细菌感染。咳嗽通常不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鼻病毒以外的病毒合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儿童感冒时其症状多较成人为重,常有下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等)。感冒多属自限性的,如无并发症,病程4~10天。
常用到的治疗小方:
姜糖饮
生姜5克,红糖l0克。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水杯内,以开水冲泡,加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红糖,应有足够辣味,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葱白香菜汤
以葱须、香菜根、白菜头各适量,煎水代茶饮,趁热服用取汗。
还应该
多饮开水。
饮食宜清淡稀软:因感冒患者脾胃功能常受影响,稀软清淡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可减轻脾胃负担。故宜食白米粥、牛奶、玉米面粥、米汤、烂面、蛋汤、藕粉糊、杏仁粉糊等流质或流质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与蔬菜,如油菜、苋菜、蕹菜、菠菜、茭白、西瓜、冬瓜、丝瓜、黄瓜、西红柿、藕、柑橘、苹果、杏、枇杷、甘蔗、荸荠等。
不宜食用
1、忌用油腻荤腥及甘甜食品,故大鱼大肉、糯米甜食、油炸糕等不宜服食。
2、不宜食辣椒、狗肉、羊肉等辛热的食物,以免伤气灼津、助火生痰。
3、忌饮酒和浓茶。
发烧
医学术语又称发热。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然而,感染并不是发烧的唯一原因。例如,滥用安非他命类药物和戒酒反应都可导致体温上升。环境压力也会引起中暑及相关疾病。 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相当于人体恒温器。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原,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烧。通常情况下,儿童发烧更厉害,也更容易,这反映了病原体对没有经过考验的免疫系统的影响。民间谚语说:“感冒时宜吃,发烧时宜饿。”发烧者真的应该像民间谚语所说的那样少吃或不吃吗?回答是肯定的。发烧的时候,人体所有功能在生理应激反应增强期间都被调动起来了。在交感神经系统已经被激活的时候,这种生理应激反应增强期间的消化刺激会过度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烧期间,人体可能会错误地把从肠道中吸收的物质当成变态反应原;最终,过度发烧偶尔会引发痉挛、虚脱和神志失常,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因为进食而进一步恶化。 有时候,发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发烧超过华氏度,就能威胁重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功能。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如果发烧的程度超过了人体自身的降温能力,使用“凉毯”和其他方法都是有好处的。
38.5℃是使用退热药的金标准吗?
通常儿科医生会把38.5℃作为是否服退热药的分界点。但我们同时应该知道:给孩子服退热药的目的在于减轻孩子因发热引起的不适感。所以何时需要服退热药,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具体的「人」而不是体温。也就是说没有一刀切的标准,如果觉得难受,就可以考虑给药,如果没有特别不舒服,就没有必要服退热药。
以下情况可以不用
(1)38℃以下的发热很少引起孩子的严重不适,并不需要吃退热药。
(2)有些孩子体温到39℃,却仍旧很精神,还可以和家长拍手唱歌做游戏,这种情况退热药就不是必需的。
(3)有时体温虽然比较高,但孩子睡得正香,也没必要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让他们吃药。
选择服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
对于一般的发热,如果一种退热药可以很好的控制体温,则建议使用单一药物退热,以免发生两种药物剂量混淆的情况。
对于持续的高热,如果一种药物退热效果不理想,可以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做可以减少24小时内每种药物的使用次数,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