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宣传主题是“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宣传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和宣传《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意识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
那么,常见的职业病有哪些呢?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一、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Q: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有些企业在进行原料破碎、过筛、搅拌装置的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浮悬很久而不落下来,这就是生产性粉尘。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①尘肺病:13种。②粉尘沉着症。③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如棉尘病、职业性过敏性肺炎、职业性哮喘等。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炎症、哮喘、慢阻肺等。容易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及肺部感染等疾病。2.局部作用:刺激和损伤、皮肤病变(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3.中毒作用:铅、砷、锰等粉尘可引起中毒。4.肿瘤Q: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隐匿性比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喘、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尘肺病的预防
01革:对原辅材料或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如用大颗粒粉尘替代小颗粒粉尘,或通过工艺改革,如将干法工艺改革为湿法工艺,不产生粉尘;或变革工艺无人员接触粉尘等。02水:通过湿式作业避免或减少粉尘。或通过喷雾降尘、煤层注水、湿式凿岩等方式控制粉尘的发生和扩散。03密:通过密闭隔离的方式将粉尘发生源进行隔离密闭,通常采用密闭罩等职业病防护设施,也有通过水幕或气幕的方式将尘源进行隔离。04风:是目前工业生产中控制粉尘扩散、消除粉尘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通风的方式将作业场所的粉尘有效捕集,并通过除尘器等对尾气进行净化,最常用的是局部排风系统。05护:即个体防护。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理、正确地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06管:即加强管理。要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防尘的规章制度,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用人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07教:即宣传教育。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尘工人应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了解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使工人认识到尘肺病是百分之百可防的,只要做好防尘、降尘工作,尘肺病是可以消除的。08查:即健康检查、对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和各级监管部门对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类
1.苯:染料、合成橡胶、油漆制造、制鞋厂、家具厂等是苯中毒的高发领域,苯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头晕失眠、牙龈出血、白血病等。2.二氯乙烷:二氯乙烷在工业上被用作化学合成、工业溶剂和黏合剂,金属件的清洗剂等,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重度中毒会出现意识障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3.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通过工艺改革和密闭通风措施,降低空气中的有机溶剂浓度;经常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浓度;定期健康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个体防护。
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生产中接触铅的行业有铅矿开采、蓄电池生产等;接触铅化合物的行业有油漆、颜料、橡胶、农药、半导体制造等。铅及其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有毒性作用,主要损害神经、消化、造血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腹胀、食欲减退,严重时出现贫血、肝肾损害、铅麻痹、中毒性脑病。2.锰:生产中接触锰的行业及工种有锰矿开采、高炉冶炼锰铁,生产高锰酸钾、制造干电池等。生产中主要以锰烟及锰尘的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进入体内的锰蓄积于肝、肾、小肠、胰、脑、骨、肌肉及毛发中。慢性锰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减退、嗜睡、心动过速、多汗、两腿沉重、走路速度减慢、口吃、易激动等。重者出现“锰性帕金森氏综合征”,特点为面部呆板、无力、语言含糊不错、走路前冲、后退极易跌倒、书写困难等。3.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预防: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用低毒、无毒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代替有毒的旧工艺,并使生产装置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对有毒作业场所加强通风。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工人穿工作服,戴口罩。下班后淋浴,并将工作服锁在指定的通风柜内。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的金属或类金属浓度,做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严禁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1.氯乙烯:氯乙烯用作塑料原料及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工业上接触氯乙烯主要是生产聚氯乙烯单体,其中清釜工接触最多,其次为离心、干燥或抢修中。生产中主要由吸入氯乙稀蒸气导致中毒,损害肝、脾和神经系统,以及导致肢端溶骨症或肝血管内瘤。急性中毒表现为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时,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造成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2.高分子化合物中毒的预防:加强生产设备和管道的密闭、通风和维修保养,防止“跑、冒、滴、漏”,严格掌握聚合物烧结温度,避免或减少剧毒物质产生。加强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检测。进釜出料和清洗前,先通风换气,经测试釜内温度和浓度合格,佩戴防护服和送气式防毒面具,并有他人监护方可进入釜内清洗。采样、设备检修、残液处理时,操作者应戴送气式防毒面具。
粉尘、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一)什么是电磁辐射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电磁辐射通常可分为射频辐射和极低频辐射。射频辐射的频率范围在Hz-GHz之间,其中频率在MHz-GHz之间的,波长在1m以下的电磁波为微波。极低频电磁场的频率范围在3-0Hz之间。(二)电磁辐射存在的工作场所
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的发射机房、设备调试机房,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飞机、雷达预警飞机等。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电磁相关实验室,移动设备研发实验室,大型网站及无线网络设备,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等。(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射频辐射主要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眼睛和生殖系统有影响。 微波辐射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睛和生殖系统会产生较大影响,还可对内分泌、消化、血液等系统产生影响,对人体免疫系统也有影响。 高强度极低频磁场对神经和肌内产生刺激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兴奋。(四)电磁辐射的预防 1.指定专人负责工作环境电磁辐射管理,根据企业实际运行情况、设备电磁辐射状况及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水平,制定本企业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2.增加辐射源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受电磁辐射的影响。 3.根据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场强,确定选用相应的电磁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及辐射防护屏等。
二、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预防
(一)高温作业的职业健康危害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增加。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 3.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大脑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
(二)职业禁忌 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三)预防措施 1.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劳动,作业环境要保持通风。 2.在强光下作业时,戴上草帽或其他遮蔽物。 3.工作中注意补充水分。 4.可随身携带一些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5.为职工提供防暑降温饮料。 6.在可能情况下,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岗位调换,减少职业病发生。 7.定期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四)发生中暑如何抢救
*症状较轻者:应当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喝冷盐开水、洗冷水脸降温;
*症状较重者:应将其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之平卧、解开衣服,用冷湿毛巾敷头部、冷水擦身体降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