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第三天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如何防治职业病危害,小编在此次宣传周里为大家准备的系列学习视频打卡第三天啦!春天来临后,气温的升高也就开始了,我们今天学习视频的主题是:职业性中暑防治,快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
本期视频要点学习
高温和高温作业
高温是一种物理性有害因素,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气湿、或强热辐射等的不良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
职业性高温接触的三种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
如:炼钢、炼铁、轧钢、铸造、炉窑等
高温、高湿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或要求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
如:印梁、缫丝、深矿井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
如:建筑、施工、农田劳作等
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高温引起的职业病主要是职业性中暑。
在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已将职业性中暑列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经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职业性中暑临床表现
发生职业性中暑前,往往会出现中暑先兆,表现为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职业性中暑症状分类
轻症中暑
中暑因素主要为高温、环境不通风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眩晕等。
重症中暑,主要分为:
1.热痉挛
通常发生在人进行剧烈活动且大量出汗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
2.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等,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等。
3.热射病
亦称中暑性高热,常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同时伴有头晕、头疼、极高的体温、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等。
4.混合型(前三种)
发生职业性高温职业病后应该怎么办
轻症中暑
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冷处安静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
重症中暑
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首先将患者移至阴凉的地方,使其躺平,解开其衣领裤带,并拨打,及时送医治疗。同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宜的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或把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等部位。
预防
采取工程技术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合理布置生产性热源,对热源采用适当的隔热措施,采取通风和降温措施
采取保健措施
对高温作业人员,供给含盐凉白开,或含盐清凉饮料,并补充营养。同时,加强个体防护,提供必需的隔热的个体防护用品
采取合理的劳动组织措施
严格执行防暑降温有关规定,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做好预防性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不得进行高温作业
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岗位及重点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本期学习结束
宣传周的每天都会有新的学习视频哦
不要忘记前来学习打卡呀
视频来源互联网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