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谨防中暑

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50629/4646689.html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这些民谣,生动地体现了大小暑带给人们的“火热度”。古人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一个“极”字,概括了这一节气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热!

烈日炎炎,气温飙升,预防中暑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什么叫中暑呢?中暑是在夏季高温和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衰竭引起机体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伴不同程度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三种类型。上述中暑类型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同一病人,未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热衰竭可发展为热射病。

当外界气温持续升高超过32℃以上时,60%体热要通过出汗蒸发,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内积存热量逐渐增加,但出汗蒸发散热却越来越少,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身体产热及获取热量增多而散热障碍即会发生中暑。特别在夏天,未进行热适应训练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者更易发生中暑。皮肤结构异常、汗腺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调节障碍者也会促使中暑发生。夏季高热并且湿度较大,出汗散热较慢,易发生中暑。

容易发生中暑的人

①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多,不利散热。②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散热功能差。③心血管疾病病人炎热天气加重心血管负担,心脏功能不全者,热量不易散发。④糖尿病病人多尿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伴有心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时更不易散热。⑤感染性疾病产热加速应激使机体儿茶酚胺类物质产生增多,收缩皮肤血管,不利于出汗散热。⑥在高温、通风不良环境下作业者。⑦孕妇。

中暑后有哪些表现

中暑先兆常表现头痛、头晕和疲劳,但出汗量不一定减少。如发现较晚、未经适当治疗者继而出现以下表现:(1)热痉挛: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出现腓肠肌或腹部肌群痛性痉挛,可能与体钠过多丢失和通气过度有关。此时,阴凉处休息和补充液体后可缓解。(2)热衰竭:热痉挛继续和发展引起热衰竭。因脱水血容量不足所致。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多汗、心动过速、呼吸增快、体温升高、低血压、虚脱或晕厥、肌痉挛等。此期检查可发现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氮质血或肝功能异常。(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出现高热(直肠温度≥41℃)、行为异常、神志障碍或昏迷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热射病分为劳力和非劳力(典型热射病)两种类型:①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或军训时发病。表现多汗或无汗、高热、抽搐或昏迷,心率~次/分。此种病人常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②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慢性疾病病人。谵妄、昏迷、癫痫发作和各种行为异常,继而高热、昏迷。呼吸急促(频率60次/分)、皮肤干热无汗,瞳孔对称缩小,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多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如何预防中暑

①精神调养防“情绪中暑”

大暑节气,天气酷热,人们易出现心烦意乱,急躁焦虑,无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等改变,部分学者称之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调养,谨守"静心养生"的原则,保持心境清净,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对待,切莫大喜大怒。要养成良好的起居规律,首先作息要定时有度,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不要过度熬夜加班,这样会扰乱人体生物钟的结构,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大家要适当地减缓生活节奏,平静地、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利于减少焦虑的情绪。要预防"精神中暑"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心理暗示,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高山流水,使人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②起居调养防湿热交蒸

从运气学上讲,大暑是四之气的第一个节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太阴君火,湿热交蒸。人们易因高温高湿使汗液不易蒸发,或是高温造成汗液渗出过多使人体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发生中暑。因此,大暑时节,起居调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出门时可适当避开烈日,同时在高温下作业者,要适当补充水分,适当饮用防暑降温的食品如西瓜汁、冬瓜茶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凉棚等隔热,通过自然和机械通风使环境降温,达到预防中暑的目的。

③运动调养宜微微出汗

在炎热的大暑时节,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体育运动,可选择有树荫或通风凉爽处进行。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太极拳、跳绳、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最好能在运动结束时身体出汗后感到舒服的畅快感,避免过于疲劳、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同时在运动后要适当饮用温开水补充体液。

④饮食调养宜清淡多样

大暑时节在气候上对应六十四卦的"遁卦",属二阴之卦,阴气浸长,肾脏气微,脾脏独旺,饮食宜减肥浓之物,益固筋骨。孙真人认为此时"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热水最好"。大暑时饮食应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可多食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同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大暑喝粥需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为主。

(图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jc/90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