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bdfyy/
01
加强疫情防控
加强疫情防控
1.乘坐公共交通、乘电梯时要佩戴口罩。
2.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3.外出回家先洗手。
4.居家时要多开窗通风。
5.不去疫区旅行。
6.作息规律、加强锻练、营养均衡。
02
用电安全
1.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2.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3.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03
用火安全
夏季高温,大功率用电器较多,是火灾高发时期。孩子活发爱动,尤其应当注意防火。
1.告诉孩子不要玩火、焚烧杂物、使用酒精灯、煤气灶等器具。
2.教孩子简单起火原理、认识逃生通道标识、火警电话。
3.教孩子面对衣服着火、家中起火、建筑物起火或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要如何逃生。
4.家中要消除火情隐患,易起火的杂物不要密集摆放,火机、火柴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5.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通风。
6.不玩火,发现火情,及时拨打。
04
饮食安全
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
4.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05
交通安全
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确保儿童出行、乘车安全,应当做到:
1.尽量让孩子穿颜色亮丽的衣服。
2.教育孩子不在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3.培养孩子对交通安全的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自觉遵守轨道交通、公交车乘车规范。
4.对于幼儿,则要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以内。
5.如果驾车,应让幼儿坐在后座,使用安全座椅。
6.12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坐副驾驶,即便有家长抱着。
7.不能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夏日温度高,孩子容易因车内缺氧等问题而窒息甚至死亡。
8.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不使用成人手机开启并骑行共享单车。
9.教育孩子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
06
游泳安全
每年夏季都是儿童溺水事件高发期。防止儿童溺水应当做到:
1.不让孩子独自下水,时刻专心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救生圈或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剧烈地追逐打闹,以防呛水窒息。
5.不带孩子去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6.绝不将5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
7.教育孩子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玩耍。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河道边洗东西、钓鱼虾等。
8.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可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绳等,但不可盲目施救。
07
上网及娱乐安全
每年夏季都是儿童溺水事件高发期。防止儿童溺水应当做到:
1.不让孩子独自下水,时刻专心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救生圈或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剧烈地追逐打闹,以防呛水窒息。
5.不带孩子去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6.绝不将5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
7.教育孩子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玩耍。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河道边洗东西、钓鱼虾等。
8.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可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绳等,但不可盲目施救。
08
防止坏人
孩子的警惕性较低,独自在家或外出都有可能被坏人盯上。近日媒体的现场试验表明,孩子的警惕教育不尽如人意。
1.教育孩子在陌生人敲门时,无论任何理由都不要开,并给父母打电话确认。
2.告诉孩子接到陌生人电话,不能透露自己独自在家,要找借口或直接挂断。
3.教孩子记清父母电话与住址,走丢时如何使用公用电话和报警。
4.告诉孩子如果坏人尾随,要走人多的街巷或喊叫,不要理睬搭讪,如遇暴力别反抗,要记清特征。
5.让孩子养成不对他人馈赠动心的习惯,明确拒绝他人赠送,并吓唬坏人父母就在附近。
09
防止烫伤
夏季也是儿童烫伤高发期,要从根源上防范:
1.放洗澡水时,要先放冷水再倒热水调节到适温。
2.将可能造成烫伤的危险品移开,或加上防护措施。
3.将厨房的门上锁,不要让孩子轻易进入厨房。
4.用餐时把热的东西远离孩子,尤其是外出用餐时。
5.热的食物要放凉后才让孩子接触。
10
旅行安全
假期不少家长会带孩子外出旅行,这些安全常识需要了解:
1.不去尚未开发、开放的景点旅游。
2.选择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旅游,并签订旅游合同、购买相关保险。
3.学习、掌握车辆、轮船、飞机突发意外的自我保护知识和处置常识。
4.入住酒店时,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索取酒店联系卡。
5.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6.了解并尊重旅游地风俗、禁忌。
11
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教育,往往被忽略,以下几点家长要重视:
1.多与父母、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2.多与正直开朗、积极乐观的朋友交往。
3.多宽容、多鼓励、多微笑。
4.遇到问题尽力自己解决,同时学会请他人帮助解决。
5.遇到挫折不气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6.学会感恩,管理情绪,开心过好每一天。
出现下列事件,怎么办
一·中暑了,怎么办?
专家指出,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这个时候要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二是轻症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这个时候,请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医院救治。
二、溺水了,怎么办?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按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三、打雷了,怎么办?
雷电会造成哪些伤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雷雨天在室内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
2.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3.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4.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对从电线、电话线、金属管线等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
5.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
6.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可以在室内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
7.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淋浴设备洗澡。因为雷电有可能会沿着水流袭来。及时关掉煤气,并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
四、面对蚊虫和病毒,怎么办
夏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蚊虫过多也增加了传染渠道。从手足口、诺如到寨卡……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不过,每种传染病都有它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掌握好方法也可以有效预防!
1.手足口病。——注意手卫生,及时就医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消毒: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2.诺如。——远离区吐物,注意隔离
远离呕吐物:患者发生呕吐时,无关人员应先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
注意隔离:患者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上学/班。
加强消毒:注意环境卫生,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物及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寨卡。——防蚊灭蚊,不适随诊
防蚊灭蚊:居家安装防蚊纱窗及使用蚊帐;外出涂抹驱避剂防蚊。翻盆倒罐清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
不适随诊:有发烧、皮疹、肌肉关节痛等不适。
4.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
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5、如何使用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涂抹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要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和嘴里。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4个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
6、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抗炎。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医院就诊。
7、外出旅行如何避免蚊虫叮咬?
以上是夏季安全注意事项特别是外出游玩和游泳时
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