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运城地区持续高温,酷热的天气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让人窒息的热浪,让人无所适从,近两周不断有中暑病人入院,严重至昏迷、死亡。7月23医院急诊科一天内接诊中暑病人20余人,其中有约15人因出现意识不清入住重症监护室,甚至出现死亡病例。据24日早上10时中暑病人不断增加。就此情况,我科主任、护士长向院方及时反映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放应急床位,调配应急人员保证中暑病人得到及时处理;另外我们给抢救室准备冰箱储备冰块冰盐水,为病人及时降温,为监护室协调呼吸机、降温仪器等,给中暑病人开放绿色通道。望医院救治,面对生命,我们将全力以赴!
如何预防中暑?
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带上充足的水。有慢性心血管、肝肾疾病和年老体弱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在高温环境中停留2到3周时,应饮用含钾、镁、钙盐的防暑饮料。另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一定要备在身边,如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以备应急之用。外出时应穿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适当补充防暑饮料。
中暑后有什么表现?
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
热衰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热射病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中暑后如何急救?
1.若中暑者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者应及时送医就诊。
2.降温治疗。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通常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至38.9℃。
首先,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使其平卧,头部抬高,脱去衣服,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对无循环虚脱的中暑患者,可进行头部冷敷,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将躯体浸入27℃到30℃的水中进行传导散热降温。
另外,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同时用电风扇、空气调节器散热,但应注意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感冒。
补充液体。如果患者神志清醒,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给其喝凉盐开水或其他的清凉盐水,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如果患者不能饮水,可静滴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毫升(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用量)。
一般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对疑为重度中暑者,医院。
注意事项
1、人中暑之后很虚弱,在恢復过程中,饮食应清淡、比较容易消化。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所需养分。
2、中暑后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三百亳升为宜。
3、不要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
图医院急诊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