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我们进入了“十里烧烤,万里红烧”的模式。
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很多人都会有中暑的症状,在这烦躁而又酷暑的夏天我们该如何预防中暑?中暑的症状是什么?中暑了怎么办?下面和小青一起来看看吧!
中暑分为先兆、轻度、重症中暑三类
先兆中暑:
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轻度中暑:
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重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出现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预防中暑
保障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避免在正午工作:
正午太阳光最强,温度也最高,工作的人们最好避免这时工作,可以选择早开工,晚收工,中间多休息会,另外不要连续工作,太累也是诱发中暑的原因之一。
做好防晒措施:
外出前备好防晒用具及防暑用品,太阳帽、遮阳伞、墨镜等都是很好的防晒用具,最好出发前半小时涂点防晒霜;另外需备上充足的水,有条件可以随身带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合理饮水:
别等口渴再喝水,每天要喝2升水,如果出汗过多,还要增加,可以多补充些淡盐水或含矿物质的水。但不要一次饮用过多的水,以免造成水中毒。也不要在运动后补充冰水,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中暑后措施
自身中暑:
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相应症状,那么很可能就是已经中暑了。此时,应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口子、领带、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他人中暑:
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物;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幼儿防暑小贴士
要多喝白开水:
尽量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记得喝。一次性大量进水,会淡化胃酸,不利消化食物和杀菌。补水宜少量多次。孩子不宜多喝饮料,否则易患胃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
要口味清淡,兼顾营养:
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种花色粥,比如绿豆粥、红枣粥,容易入口又有营养,比白粥更能激发食欲。避免给孩子吃口味过重、太油腻的菜肴。
保证孩子的夏季睡眠:
夏季最好盖毛巾被。不同年龄的孩子除了夜间平均要睡9~10小时之外,3~6岁孩子还应每天午睡2~3小时。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题材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