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吹空调竟然也会中暑防中暑,要先分l

芒种

芒种到夏至这段时间,太阳给予地球的温阳之气将达至顶点,农事上是收种管兼具的繁忙季节,夏收的作物,不及时收获,会导致阳气过或雨打湿等损失。秋收作物如不赶在芒种节气内播种插秧,就会因阳气不足影响生长期,导致减产甚至失收。

因此人体也应顺应自然,在日趋炎夏的天时,应积纳体内阳气,以备七八月的长夏消耗和秋冬季节收藏之用。

中暑也有分阴阳

生长壮老离不开太阳所给予的能量与规律

太阳炎热和和地面湿气,户外活动和劳作,因体感炎热,使人烦闷热渴,在以往没有空调纳凉的条件下,人们会使用冬瓜荷叶汤,苦瓜汤,绿豆汤,井水浸西瓜,生吃黄瓜,或冰棍冷饮等方法来舒缓炎热的体感。

这些方法,现今对正常和偏热体质的人士,在长时间户外,闷热环境下可以用来避免“中阳暑”的情况发生。但切记不能用得过急过猛,否则反而会引起“中阴暑”的情况发生。

今期俏佳人携手楚惠老师为你分析阳、阴暑的成因,为你夏日推荐清热补阳的家居良方!

烈日下暴晒为"阳暑"

外因

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

症状

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等。

特点

病情往往突发且危急,一下子会去到高热或神志不清的状态。

处理

1、迅速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扇扇子、敷凉毛巾降温

2、清醒者可喝些绿豆汤、淡盐水、冬瓜荷叶水、绿茶、酸梅汤,西瓜等

3、用清凉油抹额头、太阳穴

4、服十滴水或仁丹,或含2~3片西洋参

5、按压百会、掐人中等方法能昏迷者清醒后再送医生诊治

空调吹多了得阴暑

静而得之者为阴暑

外因:长时间纳凉,露宿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吹风时间过长,在寒凉且气血失运的身体情况下,或平时就属虚寒体质,气血失运,虚劳消耗,抵抗力弱的情况下,感受户外暑热邪气,导致暑热夹风,寒,湿等外因同时侵袭身体。

“因暑而受寒”也属“阴暑”

外因: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空调电扇强风对吹,导致暑热未去,风、寒、湿邪再而侵袭。

阴暑的症状

不单纯是暑邪,且兼风,寒和湿邪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特点

阴暑病程因风寒湿邪夹杂黏滞,往往较长。

1

城市办公或宅家一族要定时户外慢运动

建议身处炎夏的城市人,不可长时间处于室内纳凉而不运动的状态,平时还是需要适时到户外感受一下室外的温度,并以慢运动的方式来加强体内气血的运行,以抵抗各种外邪的侵袭。

2

夏天不可多吃消暑寒凉之物

一些常被列为消暑生津的日常食品,在对付“阳暑”及平时食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身体情况来合理烹调食用,不要让这些消暑食物破损了我们的阳气。

性味效用

解阳暑用法

平时保健护阳用法

苦瓜

甘,苦,寒,祛暑涤热,明目,解毒

苦瓜榨汁,凉拌苦瓜

苦瓜炒牛肉,清湿热健脾胃。苦瓜可先用盐拌后渣去部分水份,

黄瓜

甘,凉、苦、除热,利尿,清热解毒

生吃,拌盐或用醋凉拌

与花椒或辣椒同炒

冬瓜

味甘、肉寒,皮凉,消热、利水、消肿

冬瓜荷叶汤,清暑去湿,升清解热

冬瓜带皮与生姜,陈皮等同煮汤,或冬瓜皮干姜局茶,可温中去湿

丝瓜

甘,凉,清凉、利尿、解毒

丝瓜咸蛋汤

强心健胃蒜蓉蒸丝瓜,清热健脾丝瓜姜片炒牛肉

绿豆

甘,皮寒,肉凉,可去暑,清热解毒

煮开5分钟后即收火喝汤

加入陈皮,红糖等,长时间熬煮成绿豆沙,

西瓜

甘,凉,降温,去暑,清热,利尿

冰镇或常温生吃,解渴则不过份冰镇食用

椒盐拌吃

绿茶

甘,苦,辛,微寒,可降火,消暑,去热消渴,醒神利尿

温热或常温饮用

配陈皮,或桂花,或枸杞饮用

暑天清热补阳有妙招

1

清补一夏:养心生脉饮

生脉饮是唐朝药王孙思邈所创,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对这个药的论述:“脉为血之道,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本方以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故名生脉饮。”

主要成份:人参、麦冬,五味子

整体药性:偏温

生晒参脉饮——补气养阴生津

人参:人活一口气,养心首先要养气,红参,生晒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等参类均可不同程度的补益心气和肺气;

麦冬:麦冬甘寒,既能清暑又可生津,可以补充暑热天因热邪耗损人体津液;

五味子:味甘,酸,性温,入心肺肾经,能收敛固涩心肺肾气,益气生津,让汗出适度,缓解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这三味属于保健食品的药材适配到一起,可以清暑益气,养心生津,使血脉和津液充盈流畅,因而,自古至今人们一直称其为“生脉饮”,意为能使枯渴的血脉重现生机。

以红参,麦冬,五味子为基础方的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及“生脉饮胶囊”,被收入中国药典,作为非处方中成药,可在不需医生的情况下于一般药店购买得到。临床上有同属以上基础方的“生脉注射液”,由医生处方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的救治之用。

以人参,麦冬,五味子为基础方再加味的生脉系列处方中成药,也被收进中国药典,供医疗机构辩证使用。

2

日常制作适合自己的“清补生脉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用适合自己的参类,自制适合自己体质的清补生脉饮。

材料备选

2人份量,泡局毫升开水

性味归经

效用

1

麦冬

10克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2

五味子

3克打碎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3

红参

2克

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生晒参

2克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西洋参

2克

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党参

10克

甘,平。归脾、肺经。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太子参10克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以上备选材料为2人份量。自制适合自己体质的生脉饮,可养心醒神,生津止渴,避免夏天暑热劳累而导致的烦热,窒闷,口渴,疲累。可以于晚上用毫升开水局泡,第二天上午前饮用完毕,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天神清气爽。

党参生脉饮——健脾补血,生津补气

太子参生脉饮——老少清补皆宜

在闷热天出汗多,身体疲累虚耗的时候,可可根据体质配伍适宜的参类品种和份量饮用。如何根据体质选用适用的参类,可参考每种参的功效,以及咨询熟悉您体质的中医生。孕妇需在熟悉体质的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擅自调配。

以上素材由楚惠老师提供

优势

炎夏心烦意乱又上火?不如学松鼠吃吃这些吧

进阶

一上火就喝凉茶?小心,这几种体质和凉茶最不搭

科普

纳尼!入夏最适合喝的竟然是姜枣茶!真的假的

城市俏佳人

赞赏

长按







































中科UM-D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hl/9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