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年夏至时间:6月21日18:07:12。夏至人体阳气达到四季的最高峰,此时治疗冬病,积寒容易被赶出来,此外还能增强抗病能力。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推崇“冬病夏治”艾灸,“三伏灸”十分受老百姓喜爱。那么如何在夏至艾灸养生、实现“冬病夏治”呢?请看下文吧。
夏至节气养生艾灸正当时
◆◆◆
夏至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有效地扶阳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艾灸疗法非常见效。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做艾灸,根治冬病的效果能达到最佳。
祛除寒湿,补益阳气推荐穴位:厥阴腧,命门,三阴交
夏至节气灸治疗疾病
◆◆◆
一、夏至节气灸:调理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自身阳气不足,冬天气温偏低、寒气较强之时,体内的阳气不足以与病邪抗争从而发病。而夏天气候炎热,正好借助此时扶阳固本,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消除病根。
推荐艾灸穴位:肺俞,风门,肾俞,神阙,气海,关元,太溪。
二、夏至节气灸:培补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推荐艾灸穴位:脾俞,胃俞,中脘,神阙,足三里,三阴交。
三、夏至节气灸:调理颈肩腰腿痛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症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寒邪而产生的颈肩腰腿疾病,在冬季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有效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推荐艾灸穴位:大椎,肾俞,肩井,天宗,肩髃,曲池等穴。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时期。夏至艾灸则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注意事宜:
在施灸前请喝淡盐温开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而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15分钟。不要立刻起床。不要在空调屋艾灸。
夏至节气养身
1、心态平缓
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对于争分夺秒的上班族来说,坐车时的一点小拥挤也容易引起争吵,心态调整由为重要。《黄帝内经》说,夏季要使志无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压抑自己。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就是这个道理。心情不好时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缓解一下,或下车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有座位时可以适当的打个盹,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
2、夏至养生要注意什么夏至养生须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3、夏至养生要注意什么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4、夏至养生要注意什么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5、恰当补水
夏季气候炽热,挤地铁耗费更大,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怕费事不喝水。少喝冰水,过凉的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有一些温热的水反而更解渴。
把握好夏至节气灸时间,多多灸灸身体,好处不胜言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