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

如何做好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

01引言

安全护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病人在思维紊乱、心理状态失常的情况下,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行为。

精神科急危意外情况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特别是新入院一周内,危及患者及他人的生命,也使治疗护理难以进行,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随时警惕不安全因素,谨防意外。

02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

护士要熟悉病史,做好入院病人各类护理风险评估。

加强病房内重点病人的病情观察,对有自杀、自伤、冲动伤入、毁物、外走企图和行为的病人、新入院病人、意识障碍病人、生活不知自理病人、疾病急性期症状活跃、拒绝治疗的病人重点监护,24小时不离开护理人员视线,病人外出活动有专人看护。

03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精神障碍病人由于精神活动异常,沟通会有一定的难度。

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学习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尊重、关心、同情理解患者,及时满足其合理需求。在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有些病人会主动倾诉内心活动,也部分接受护士的劝慰。

如流露出想自杀或冲动伤人的征兆时,可及时制止,避免意外发生。

04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精神科的常规护理,具体做到:入院病人立即查、住院病人天天查、外出病人返回查、探视病人详细查。

对于刀剪、皮带、玻璃、钱币、手机等危险品及贵重品交给家属或代为保管。

检查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以得到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平时的安全检查也要重视,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如病人身上、床铺上下、床头柜、周围环境等。

05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

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工作制度。

如发药时要精力集中,核查病人仔细,防止病人吐药或藏药,必要时检查口腔,严防病人积存药物一次吞服而中毒。

对约束的病人,要检查约束带的松紧度是否适宜,随时注意观察局部的血液循环。

凡有病人活动的场所,护士都要30分钟巡视一次,重点病人不离视线。

在夜间、凌晨、午睡等时段,病房工作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护士要特别注意加强巡视。

厕所、走廊尽头、暗角、僻静处仔细察看,临床实践提示,这些时段和地点极易发生意外。

06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

1.约束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认真执行约束医嘱。

2.约束病人时护理人员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病人扭伤和骨折。

3.被约束的病人安置在有护士监护的房间内,因其行为受限制,避免遭其他病人伤害。

清除房间内危险物品,以防止病人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4.约束的方法要正确。

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在功能位置。打结不宜过紧过松,以能伸进两横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若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时松解一次,进行局部按摩,协助大小便及其他生活护理。

5.密切巡视。

观察肢体血运,查看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床单、被单是否干燥,冬天注意保暖,夏天要注意防中暑。

6.执行保护性约束的病人,护士认真进行床旁交接班。

7.病人精神症状好转后按医嘱及时解除约束,做好心理护理及安抚工作,消除对立情绪。

护士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8.保护性约束可能的并发症:

(1)骨折

常因约束时病人不合作、医务人员用力不平稳所致。

(2)压疮

一般是骶尾部Ⅰ期压疮(淤血红润期)。多因保护性约束时间过长,局部受压过久,病人拒饮食,营养状况差及没有做好局部皮肤护理所致。

(3)臂丛神经麻痹

多为一侧,表现为上肢麻,不能上抬、外展、旋转、屈曲等。多因保护性约束时未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置,长时间牵拉和约束套过紧所致。

(4)其他意外

如病人利用约束带自伤或受到其他病人的伤害等。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期间,如没有做到定时巡视或由专人护理病人,病人可能自己解开约束带或由其他病人帮助其解开约束带,进而利用约束带自伤或伤害他人。

此外,病人被约束期间,失去抵抗能力,可能遭到其他病人的攻击。

编辑:王焓

审核:钟慧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z/92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