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过暑假快乐每一夏
暑假已经过半,
安全这根弦可不能放松,
请家长朋友再次提醒孩子们:
除了通过安全平台学习安全常识和技能,
更要注意重视以下安全问题
01.游泳安全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溺水事件高发期。防止儿童溺水应当做到:
1.不让孩子独自下水,时刻专心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救生圈或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剧烈地追逐打闹,以防呛水窒息。
5.不带孩子去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6.绝不将5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
7.教育孩子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玩耍。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河道边洗东西、钓鱼虾等。
8.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可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绳等,但不可盲目施救。
02.加强疫情防控
1.乘坐公共交通、乘电梯时要佩戴口罩。
2.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3.外出回家先洗手。
4.居家时要多开窗通风。
5.不去疫区旅行。
6.作息规律、加强锻炼、营养均衡。
03.用电安全
1.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2.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3.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04.用火安全
暑期高温,大功率用电器较多,是火灾高发时期。孩子活发爱动,尤其应当注意防火。
1.告诉孩子不要玩火、焚烧杂物、使用酒精灯、煤气灶等器具。
2.教孩子简单起火原理、认识逃生通道标识、火警电话。
3.教孩子面对衣服着火、家中起火、建筑物起火或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要如何逃生。
4.家中要消除火情隐患,易起火的杂物不要密集摆放,火机、火柴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5.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通风。
6.不玩火,发现火情,及时拨打。
05.饮食安全
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
4.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06.交通安全
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确保儿童出行、乘车安全,应当做到:1.尽量让孩子穿颜色亮丽的衣服。
2.教育孩子不在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3.培养孩子对交通安全的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自觉遵守轨道交通、公交车乘车规范。
4.对于幼儿,则要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以内。
5.如果驾车,应让幼儿坐在后座,使用安全座椅。
6.12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坐副驾驶,即便有家长抱着。7.不能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夏日温度高,孩子容易因车内缺氧等问题而窒息甚至死亡。
8.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不使用成人手机开启并骑行共享单车。
9.教育孩子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
07.上网及娱乐安全
1.上网时不把个人和家庭信息告诉他人。保护自己的密码口令安全。
2.注意信息安全,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在网上发送。
3.慎交网友,慎见网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4.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或电子游戏。
5.聊天交友要谨慎,不与网友见面。不去网吧、酒吧、电子游艺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6.上网要有节制,文明健康上网。不玩渲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网络游戏,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
7.不在工地、轨道、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
8.远离拥挤场所,避免拥挤踩踏。
08.防止坏人
孩子的警惕性较低,独自在家或外出都有可能被坏人盯上。近日媒体的现场试验表明,孩子的警惕教育不尽如人意。
1.教育孩子在陌生人敲门时,无论任何理由都不要开,并给父母打电话确认。
2.告诉孩子接到陌生人电话,不能透露自己独自在家,要找借口或直接挂断。3.教孩子记清父母电话与住址,走丢时如何使用公用电话和报警。4.告诉孩子如果坏人尾随,要走人多的街巷或喊叫,不要理睬搭讪,如遇暴力别反抗,要记清特征。5.让孩子养成不对他人馈赠动心的习惯,明确拒绝他人赠送,并吓唬坏人父母就在附近。
09.防止烫伤
夏季也是儿童烫伤高发期,要从根源上防范:
1.放洗澡水时,要先放冷水再倒热水调节到适温。
2.将可能造成烫伤的危险品移开,或加上防护措施。
3.将厨房的门上锁,不要让孩子轻易进入厨房。
4.用餐时把热的东西远离孩子,尤其是外出用餐时。
5.热的食物要放凉后才让孩子接触。
10.旅行安全
假期不少家长会带孩子外出旅行,这些安全常识需要了解:
1.不去尚未开发、开放的景点旅游。
2.选择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旅游,并签订旅游合同、购买相关保险。
3.学习、掌握车辆、轮船、飞机突发意外的自我保护知识和处置常识。
4.入住酒店时,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索取酒店联系卡。
5.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6.了解并尊重旅游地风俗、禁忌。
11.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教育,往往被忽略,以下几点家长要重视:
1.多与父母、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2.多与正直开朗、积极乐观的朋友交往。
3.多宽容、多鼓励、多微笑。
4.遇到问题尽力自己解决,同时学会请他人帮助解决。
5.遇到挫折不气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6.学会感恩,管理情绪,开心过好每一天。
出现下列安全事件,怎么办?
一、中暑了,怎么办?
专家指出,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这个时候要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二是轻症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这个时候,请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医院救治。
二、溺水了,怎么办?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按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三、打雷了,怎么办?
雷电会造成哪些伤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雷雨天在室内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
2.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3.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4.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对从电线、电话线、金属管线等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
5.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
6.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可以在室内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
7.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淋浴设备洗澡。因为雷电有可能会沿着水流袭来。及时关掉煤气,并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
四、面对蚊虫和病毒,怎么办?
夏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蚊虫过多也增加了传染渠道。从手足口、诺如到寨卡……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不过,每种传染病都有它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掌握好方法也可以有效预防!
1.手足口病。——注意手卫生,及时就医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消毒: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2.诺如。——远离区吐物,注意隔离
远离呕吐物:患者发生呕吐时,无关人员应先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
注意隔离:患者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上学/班。
加强消毒:注意环境卫生,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物及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寨卡。——防蚊灭蚊,不适随诊
防蚊灭蚊:居家安装防蚊纱窗及使用蚊帐;外出涂抹驱避剂防蚊。翻盆倒罐清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
不适随诊:有发烧、皮疹、肌肉关节痛等不适。
4.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
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5、如何使用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涂抹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要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和嘴里。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4个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
6、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抗炎。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医院就诊。
7、外出旅行如何避免蚊虫叮咬?
外出旅行特别是有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流行的地区旅行,应避免蚊虫叮咬而感染。要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有条件可穿戴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过(如浸泡)的长袖衣裳、长裤和袜子,可更有效保护。
以上是学生暑期安全注意事项
特别是外出游玩和游泳时
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END-(本文来源:青羊教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