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整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1、先兆中暑症状
①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疼、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②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③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①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②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③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这种中暑通常发生在没有树木的草原或沙漠、戈壁地形中,因长期行走,而无法补充水源。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疼、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相同,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舒适就是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这类中暑常发生在草原,沙漠或戈壁地质地貌中,因为没有树木,还要长期受日光照射,加上本身饮水量少。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有些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4、中暑以后如何?
发现我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5、户外中暑防护
①最好带上遮阳伞(户外还没见过)、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如果在沙漠草原或戈壁中,可以把外帐用手帐拉起,让中暑在躺在下面。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物,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尽量选快干或排汗一类的衣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可以及时散热,引起中暑。有慢性疾病的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②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有些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③应立即采取强力措施.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
五、中暑主要症状及救护措施
1、中暑主要症状:在高温环境徒步沙漠或戈壁、草原,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乏,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若还有发热,体温高于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度中暑;若症状不见好转,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度中暑。
2、中暑的防治措施:
①发生先兆中暑时中暑者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清凉饮料,吞服人丹、十滴水或抻行┿正气水等解暑药,经过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②发生轻度中暑时应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松开衣服,扇风并用凉水或酒精擦身、头部放水(冰)袋以降低体温,给予清凉含盐、含钾饮料,服十滴水或抻行┿正气水等解暑药,同时刮痧或针刺合谷、人中、太冲、大椎、风池等穴位。
③重度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体质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