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陈奕迅在室外打网球中暑休克,意外摔伤导致骨裂,缝合30多针。高温天气下如何预防中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何鸿志提醒,近期广东地区天气闷热,湿度较高,易发生中暑,建议在高温环境工作、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中暑后,切忌大量饮用纯净水,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烧药。南方+:为什么会中暑?何鸿志:当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被打破,体内产生多余热量,体温调节失衡,体内电解质异常丢失、代谢紊乱,就会出现中暑。现实生活中,当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偏高,不通风时,依然保持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无防暑降温措施,就可能中暑。中暑不仅发生在白天室外,也发生于夜间通风不畅、温度较高的室内。南方+:哪些人群容易中暑?何鸿志:一老一小需要格外注意预防中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汗腺功能障碍、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物、长期饮酒等人群较易中暑。从事室外工作、户外运动爱好者等群体更要做好防暑措施。南方+:中暑有哪些常见症状?何鸿志:中暑症状要从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情况分别来看。先兆中暑表现为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伴有过度出汗、口渴、疲劳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头晕、胸闷、恶心,也可能出现眼花、耳鸣等症状。若先兆中暑未能及时处理,就会出现轻度中暑,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以上,发生脸颊发红、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大量出汗、休克等症状。需要注意,轻度中暑其实症状并不“轻”,要及时就医。重度中暑则症状更为严重,体温会升至40℃以上,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可能会带来热射病,有生命危险,应及时送医抢救。南方+:出现中暑后,如何急救?何鸿志:首先要隔离中暑环境,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地,解开其衣扣,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具体措施上,可以用风扇和凉水降温、用湿凉毛巾或冰袋冷敷额头及腋下等。饮水时要少量多次,切忌大量饮用纯净水,避免加重机体水分和盐分流失。当中暑者处于昏迷、休克状态,应立即拨打送医院救治,让其保持平卧,不宜将其扶坐起身,在意识未恢复时,不要掐人中,避免强制其喝水或进食,否则可能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南方+:中暑后出现发热,可以自行服用退热药吗?何鸿志:不建议。中暑时会大量出汗,出现体温调节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退热药会进一步造成多汗,加剧水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南方+:夏日难免外出,如何预防中暑?何鸿志: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喝一些淡盐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此外,高温天气下,日常饮食需清淡,避免吃过热过辣食物,建议穿宽松、浅色、材质利于排汗、散热的衣物。南方+:除了中暑,高温天气下,还有哪些需要警惕的健康风险?何鸿志: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高温、潮湿、通风差、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产热增加,排汗增多,但散热困难,会导致体温升高。此时,人体内水分过度丢失,处于脱水状态,同时血管扩张,易出现低血压、休克,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的可能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南方+记者吴雅楠吴雅楠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