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艾灸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
七星老斗牌“神炉”艾灸器,是一款集中医传统艾灸疗法、人文智慧、道德养生和现代科技专利技术(专利号:ZL.4)于一体的保健、康复、理疗产品。具有携带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理疗高效,康复效果显著,适宜人群广泛,普益大众等特点。科学合理使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给大家介绍十大艾灸养生保健穴位及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大椎—清热解毒穴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清热解毒、解表、疏风散寒、息风止痉、安神益髓。
:扁桃体炎、咳嗽、气喘、热病、疟疾、咽炎、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乱、呕吐、黄疸、皮肤病及一切虚弱病症。
命门—补肾壮阳穴
: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与神阙穴前后相对,取一绳子过脐水平绕腹一周,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命门穴。
:对肾气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
: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汗不出、寒热疟、胃下垂、前列腺炎等。
温和灸、隔姜灸
中脘—健脾益胃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食欲缺乏、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目眩、耳鸣、座疮、精力不济、神经衰弱、恶心、烧心、嗳气、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
温和灸
神阙—补中益气穴
: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温和灸、隔盐灸
气海—升发阳气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升发阳气。
: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泻痢不止、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脘腹胀满、疝气、肠炎等。
温和灸
关元—培肾固本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温和灸:
曲池—清热解毒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上。
:凉血润燥、清热解毒。
:流行性感冒、发热、肺炎、扁桃体炎、痢疾、肩周炎、肘关节骨关节炎、咽喉炎、牙痛、睑腺炎、高血压病、乳腺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
温和灸
足三里—延年益寿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温和灸
三阴交—养血补气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健脾和胃、调肝补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遗精、阳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温和灸
涌泉—清脑醒神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于后2/3交点上。
:清脑醒神、安神定志、清热散风。
: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症、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病、心绞痛、心肌炎、扁桃体炎、咽炎、咳嗽、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温和灸
灸疗时,从点燃艾柱施灸至结束(约30—60分钟左右)为一穴一次,正常情况下每天一穴施灸一次,一般每天取穴3—5个,1—2周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3天。特殊情况可增加施灸量,以不上火为度,或遵医嘱。
个别狭小部位的重要穴位,不能用本艾灸器灸疗的,可以直接灸熏。
受灸者自己用手轻触艾灸器“罩壳1”(防止烫伤),至感觉比体温略高时,则重新更换艾柱或结束灸疗。
愿七星老斗牌“神炉”艾灸器给您带去安康幸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