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谨防宝宝冬季中暑

天气渐渐寒冷,年轻的粑粑麻麻们都把宝贝们穿得厚厚的,裹得紧紧的,尤其是晚上入睡时因为怕宝宝蹬被子,很多妈妈都给宝宝穿得厚厚的衣服入睡,再盖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这样可能会造成冬天“中暑”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婴儿捂热综合征,IMS)。该病多发于1周岁以下,尤其是降生不久的新生儿。此时,婴儿的生理活动已开始,但呼吸、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通过排汗散热功能差。若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在被窝内通风不良,就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出大汗,此时身体必须动员汗腺分泌汗来散发热量,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局部的高温及缺氧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而6个月以内婴儿运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无力蹬开被子,捂热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身体慢性缺氧而导致一系列的病变,即表现类似“中暑”。

捂闷时呼吸道不通畅,加上高热环境的持续,很可能引起缺氧、体内环境失调、无氧酵解,代谢产物蓄积无法代谢,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损害和衰竭: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的病死率高于无酸中毒的患儿,且酸中毒越重,病死率越高;当血液中PH<7.20时,死亡率明显增高,严重情况下,还会遗留后遗症。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

那什么情况下说明宝宝得了捂热综合征呢?

要诊断捂热综合征,首先有明显捂热的病史,穿得过多或者盖得过多,然后可能有以下典型的症状:

1.面红耳赤、高热:体温在39~41℃之间,持续不退;

2.热性惊厥:全身或局部肌肉一下又一下地抽动,持续时间数分钟不等,面色由红转白;

3.大汗淋漓,全身衣服湿透;

4.脱水征象:眼眶凹陷,尿少、口干;

5.口唇青紫、缺氧、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的表现。

6.其他表现:口唇干燥,尿少,吐奶、大量水样稀便,休克,昏迷,抽搐等。

上述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捂热时间过长(超过5~6个小时)可致休克或昏迷,甚至因呼吸衰竭而致死。有出汗不多的,或者脱水征不明显的,可能仅有呼吸困难和缺氧窒息的表现。本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大脑最容易受伤,不易恢复,成为直接影响预后因素之一。即使幸存,也往往会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脑性瘫痪、软瘫、脑萎缩、失明、夜啼等症。

有研究显示,捂热综合征患儿在出现代谢和体内酸碱失衡并无法得到及时纠正时,患儿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呼吸衰竭,从而出现窒息、休克、甚至死亡,临床上有见到过因为父母的一时粗心导致悲剧发生的案例。

临床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心律失常、晕厥、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时,是患儿病情恶化,并严重危及生命的表现。患儿由于捂热引起的呼吸不畅、体温升高等影响、从而导致患儿缺氧、影响心肌运动状态。心肌缺氧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患儿出现心律失常,并最终引起心力衰竭。患儿由于脑组织缺氧会使其脑细胞代谢异常,并发生水肿,患儿会出现晕厥、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相关的症状。相关研究证明,患儿严重缺氧时,往往会出现心律失常和晕厥,并迅速发生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儿生命。

那么捂热综合征主要需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呢?

有严重脱水症状者,可能会误诊为腹泻病或急性胃肠炎伴脱水,所以要注意询问有无吐泻的症状,尤其无吐泻症状的脱水;

有在热炕上捂热过久的宝宝,皮肤可能会有局部潮红或烫伤;

那么家长在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的时候,未能就诊之前需要做些什么?

首先,家长要立即去除捂热因素,让孩子脱离高温和缺氧的环境,移至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其次,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的具体方法是:脱掉患儿的衣服,盖上一条浴巾,将纱布或毛巾3-4块浸入34度-37度的温水中,轻轻拧一下水后,放在孩子的两侧腋窝及大腿根部,每隔数分钟重新浸湿纱布一次;用另一条湿毛巾轻轻地、反复擦拭身体的暴露部位,上肢由颈部到手掌,下肢由大腿根至足部,这样可促使体表皮肤的血管扩张散热,达到降温的效果,一般每次进行20-30分钟。注意切勿在这时用发汗药物,以免孩子因出汗过多而加重虚脱。

那么当家长发现宝宝有捂热情况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

建议:

捂热及缺氧时间很短,及时发现后,出汗不多,面色红润,呼吸平稳,无呕吐及腹泻,精神饮食尚可的宝宝,在及时脱离了缺氧环境,呼吸新鲜空气后,无呕吐及腹泻,神志清楚者,可在家中紧急处理,医院;

但与此同时,家长还需要立即采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的具体方法是:

脱掉患儿的衣服,盖上一条浴巾,将纱布或毛巾3-4块浸入34度-37度的温水中,轻轻拧一下水后,放在孩子的两侧腋窝及大腿根部,每隔数分钟重新浸湿纱布一次;用另一条湿毛巾轻轻地、反复擦拭身体的暴露部位,上肢由颈部到手掌,下肢由大腿根至足部,这样可促使体表皮肤的血管扩张散热,达到降温的效果,一般每次进行20-30分钟。注意切勿在这时用发汗药物,以免孩子因出汗过多而加重虚脱。

那么什么时候家医院治疗呢?

捂热时间短,及时被发现了,出汗不多,宝宝没有脱水表现及缺氧的症状;

2.宝宝神志清楚,无呕吐及抽搐;

3.没有并发症表现,大小便正常,精神好,反应也好,吃奶也正常;

那什么时候家长必医院治疗呢?

重症宝宝,例如有严重脱水、神志不清或频繁抽搐者,要尽快吸氧,缓解机体缺氧状态;这类宝宝因大量出汗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需要静脉补液,有代谢产物蓄积,需要静脉补充碱性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出现呼吸急促或费力、频繁抽搐等危重情况时,有可能需要采用人工呼吸机加压给氧治疗;

3.宝宝出现了频繁抽搐,需要给予镇静剂缓解痉挛者;

4.严重缺氧窒息,需要进高压氧舱等治疗。

5.需要应用纳洛酮与神经节苷酯注射液联合治疗婴儿捂热综合征者。

那么家长该如何预防捂热综合征的发生呢?

此病的发生虽然多见与秋冬的寒冷季节,但有时春夏季节也可能见到,多由于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护理不当所致。重症宝宝的家长往往比较自责和悔恨,对家长的心情要表示理解和同情。同时要耐心向家长作好病情介绍及解释工作,稳定家长的情绪,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并不失时机地向家长讲解发病的原因及危害教训,耐心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要科学防寒、保暖,勿捂盖过多过严,平时居室内要通风,温度适宜,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和喂奶姿势,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可能误诊的原因和疾病:

1.婴儿捂热综合征((infantmuggysyndrome,IMS)是一种因捂闷过久所致的,以缺氧、高热、脱水、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发病率低,冬季等寒冷季节多见,因为缺乏了解,是容易误诊的原因之一。

2.忽视对有无蒙被捂热病史的详细询问,先入为主,对惊厥伴发热等神经系统疾病表现者即简单的认为是颅内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发生本病前已患有某些系统感染性疾病者,蒙被捂闷发生在本病后,即想当然地认为是原发疾病继续发展所致,脱水和频繁惊厥的原因分析不够,致使本病误诊。特别是对原有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病等,于就诊途中蒙被捂闷过久致发生本病者,更具迷惑性,更易误诊。

3.个别患儿监护人因怕患儿家人埋怨或承担责任而故意隐瞒蒙被捂闷病史,以致医生无法深入了解,需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反复追问病史。

综合治疗措施:

改善缺氧、补液对症支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减轻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维持各系统功能;

纠正高渗血症;

4.必要时给予纳洛酮及神经节苷脂:

纳洛酮:能有效逆转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能有效抑制白细胞超氧阳离子和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防止缺氧再灌注损伤,从而有效地防止MODS的发生。对缺血缺氧敏感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早期使用对危重病例的抢救有重要疗效。

神经节苷酯: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稳定神经细胞膜,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怎样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此病的发生多由于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护理不当所致。重症宝宝的家长往往比较自责和悔恨,对家长的心情要表示理解和同情。同时要耐心向家长作好病情介绍及解释工作,稳定患儿家长的情绪,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并不失时机地向家长讲解发病的原因及危害教训,耐心地向患儿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要科学防寒、保暖,勿捂盖过多过严注意保持宝宝的气道通畅,平时居室内要通风,温度适宜,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和喂奶姿势,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捂热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探讨,林智亮、杨逸仙,中国当代医药,年10月第21卷第30期,P-

婴儿捂热综合征误诊两例,李新惠,中外健康文摘,年4月第10卷第17期,P

婴儿捂热综合征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研究,王秀平,长治医学院学报,年6月第27卷第3期,P-

4.纳洛酮和神经节苷酯联合治疗捂热综合征92例,阳斌,江西医药,年12月第46卷第12期,P-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jc/7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