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天气已经热到快能把以耐热出名的钟某高都可以融化了,深圳三十多度的高温,甚至都无法挤进全国高温排行榜,打工人上班可谓是走哪都是火焰山。
高温问题严峻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这对于电力系统供应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当供给端受到意外因素冲击的时候,社会用电产业就会出现停摆,比如工厂停电之类的情况。
近日,四川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已由7月份的高峰时期电力“紧缺”,转变为全天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局面,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注。据新浪财经报道,甚至连隔壁重庆也遭遇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水利工程蓄水量大幅下降的局面。微观到企业,成都富某康也不得不因电力问题停工6天。像发生这种情况的风口行业也很多,比如硅料及新能源企业,可见目前全球化的气候问题下,局部的地区产业是可能发生气候性风险的,区域性或单一行业性的投资都容易受到各种突发风险的影响,让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躺枪得防不胜防。
如何才能多躺赢,少躺枪?
这件突发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投资要注重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还孕育了一个相对确定的投资机会——电网行业是时候要“扩容”啦,就在上个月虚拟电厂概念横空出世,由于风电光电甚至较为稳定的水电都有区域或季节不均衡不稳定的特性,且智能配电能有效减少额外的电量损耗,尤其是能减少火电、煤电企业的发电量,精准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监测去削峰填谷、满足时间和地域上的充分调度,从而响应碳中和策略。由此,利用数字技术的电力精准调配已经成为了电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VS德国
市场空间方面,根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到年,与中国模式最为接近的德国预计将在智能电网上投入亿美元。其中,预计配电网高级传感器、通信、软件部分投资将达到亿美元,占比约为59.7%。对比中国情况,根据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年国家电网区域配电环节投资占总智能化、信息化投资比例仅为24%;到“十四五”时期,预计配电环节投资占比增至40%,相较德国仍有不少增长空间。可见市场空间有多广阔了。电网软件企业及运营商也将受益于这波产业升级潮,其中设备方面以智能电表、高压线缆、非晶变压器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受益最多。随着电网整体的扩容和智能化趋势,整个板块的更迭效应可谓是来势汹汹,一环接一环。
接下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