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
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在不同的情况下所指的具体数值不同,例如在某些技术上指摄氏几千度以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基本简介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缘由高温高温热浪使人体不能适应环境,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动物也是一样;同时高温热浪也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使农作物减产。高温热浪过程还会加剧干旱的发生发展;还使用水量、用电量急剧上升,从而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另外,高温热浪往往使人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神志错乱的现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事故伤亡以及中毒、火灾等事件的增加,这些是高温热浪的间接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要素人体在环境中所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是许多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人对外界环境冷热的舒适感,不能仅仅用气温来评价,也就是说人体感觉的适宜温度不仅仅是气温的作用。为了全面表述气象、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运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中全面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气象要素、行为参数(活动和服装)和人体参数,这就孕育出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是通过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影响,计算出来的。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影响折叠影响1那末人到底能耐受多高的温度呢?人在静止状态体温调节极限温度为31℃(相对湿度85%)、38℃(相对湿度50%)和40℃(相对湿度30%),也就是说超出极限温度,人体机能受损,将出现病症—中暑或一些并发症。但是不同人群耐高温的极限是不同的。上面给出的是一般人群的极限温度,而对于儿童、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或功能减退,或功能障碍等,都将使其耐热极限下降。所以在高温天气里,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1]。
折叠影响2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
折叠影响3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据对北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发现,高温闷热天气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天气。
折叠编辑本段饮食须知高温1、多吃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2、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3、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4、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5、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折叠编辑本段预防措施高温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则,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高温天气,人体内钠、钾随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丢失,可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人体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随汗液的排出而丢失,可引起营养素的代谢紊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证高温天气下,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和电解质平衡,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均至关重要。首先要补充水分。夏季,气温在36℃~38℃环境下,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
合理膳食喝出健康,人们除把电扇、空调作为纳凉消暑的工具外,那么到底“喝”啥能解暑呢?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喝茶是解暑的最佳方法,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菊花茶,如果附之冰糖、山楂、橘皮、决明子等,不但口感极佳,而且也不失为清热祛暑的良方;夏季人们饮食不喜油腻而趋于清淡,因此各类粥制品成为市民喜好的食物,那么调制几款既营养又可口的粥制品也不失为防暑降温的好选择。比如:小米绿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莲子粥、百合粥等;同时,夏季多喝诸如绿豆汤、百合汤、酸梅汤和苦瓜汤之类的食品也是消暑降温不错的选择;另外高温天气下常喝果汁对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也有较好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常见的桃汁、梨汁、苹果汁、葡萄汁、草莓汁、西瓜汁等果汁均可适量饮用。
折叠编辑本段烤验全球折叠中国情况近日,我国出现年入夏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与此同时,欧洲、北美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持续高温,呈现环球同此暑热的景象。
专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欧洲、美国等原本较凉爽的中高纬度地区,高温天气的出现频率有大大增加的趋势。是什么导致高温频现?遭受高温炙烤的人们又是如何迎战高温?
折叠各国情况高温烤验全球意大利避暑胜地出现40摄氏度高温;伦敦火车铁轨一度被晒变形;德国高速路面拱起破裂;美国加州一居民差点被方向盘烫伤
8月初始,一股热浪席卷整个亚平宁半岛。据意大利气象部门报告,就连往年人们避暑的圣地——北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特伦蒂诺大区一带,现在的最高温度也达到39至40摄氏度。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德国大部分地区再次迎来高温,多地气温达37摄氏度。德国所处地理纬度较高,与中国东北几乎处于同一纬度,酷暑并不常见。在烈日炙烤下,水泥铺设的高速路面发生膨胀挤压,并拱起爆裂。在巴伐利亚附近的高速公路上,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就因为路面突然拱起而发生车祸丧生。在高温天气下,部分德国高速公路不得不暂时关闭。
夏季温度常年维持在15至20摄氏度的英国,今夏中南部多个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7月26日,伦敦出现了33.5摄氏度的罕见高温,很多打领带、穿西装的观众在音乐厅听完3小时的音乐会后汗流浃背,媒体形容观众“热蔫了”,一些观众在网上吐槽,音乐厅“比地狱还热”。7月底,伦敦7年来首次出现连续6日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情况,让习惯阴雨凉爽天气的市民感到酷暑难耐。商场里常年滞销的电风扇出现脱销的情况。伦敦火车铁轨一度被晒变形,导致中转站“滑铁卢战”的月台出现临时关闭。气温过高也导致苏格兰和东英格兰地区的草场发生火情。伦敦警察局的记录显示,连日来救护车的出勤率较此前增加20%,市民脱水、中暑现象频发。
干燥、高温是印度热季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部分地区、尤其是北印地区最高气温常常突破40摄氏度。而今年尤为反常,突出表现为高温破纪录、持续时间长。印度北方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等地最高气温一般比正常气温高4到5摄氏度。印度北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等地还创下了47摄氏度的纪录。
东京连续多日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创下了近年来当年高温天数纪录。山梨县出现了39.2摄氏度的最高温,创下了自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据统计,7月1日至28日,日本全国各地约有2.2医院治疗,比去年同期增加24%。其中,29人死亡,中暑者中半数以上为65岁以上老人。
进入7月下旬,遭受热浪之苦的美国地区扩大到了19个州,美国国家气象局对东北部几十座城市发出了高温警报。在北美最干燥的加州死亡谷一带,当地居民迈克·伍德本来已经习惯了夏季的酷热,但今年拔地而起的冲天热浪,还是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周末跑步时,我感觉自己的鞋子都快融化了!”死亡谷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地区之一,年7月10日曾测得57摄氏度的最高气温记录,而今年离这一“有记录以来的地球最高温”只差毫厘。前去体验高温的记者卡尔森没想到上午9点刚过,车里热得像个焚化炉。由于忘了带隔热手套,方向盘差点把他烫伤;而接听电话时,炽热的手机壳狠狠“咬”了他耳朵一口……
高温罗马、米兰等大都市出现城市“大逃亡”的景观;柏林浴场迎来上万名避暑游客;新德里人成了“夜猫子”;日本流行“冰围巾”
经历过往年高温“烤验”的意大利人,各有避暑良方。记者在米兰附近的小镇加维见到米兰大学教授阿莱桑德拉·拉瓦尼诺。一早起来,她将窗户全部打开,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散步,给花草浇浇水。上午11点,她将所有窗户及百叶窗关好开始工作,等太阳西下后她再打开窗户让室内透风。她家里没装空调,但这幢别墅有上百年历史,墙体厚实,百叶窗都是实木质地,隔热效果好,坐在楼里有一种阴凉的感觉。尽管这几日意大利遇到新一轮热浪袭击,她很庆幸在这里有一处僻静纳凉的乐园。
马尔科·孔蒂是意大利一家媒体的时政记者,当记者给他打电话时,他正带着儿女及小孙子在意大利中部山区度假,那里地势较高,到了夜晚总会有些许凉风吹来,缓解酷暑。
暑期开始,罗马、米兰、都灵这些大都市均会出现城市“大逃亡”的景观。城市里的商店、机关、学校都是“铁将军”把门,上面的安民告示说,9月底重新营业。记者所住的楼内,常住的有近20户人家,但现在仅剩下包括记者在内的3户人家在“坚守”了。
高温侵袭下,多数人选择到海边避暑,意大利狭长的海岸线上全被五彩缤纷的太阳伞覆盖起来。而以喷泉多著称的罗马给游人提供了消暑的方便。
罗马公交公司还和一些城市组织的志愿者联合起来,为一些仍然在户外工作的人员发放矿泉水,避免人们中暑。高温天气同时也成了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不少媒体纷纷请专家学者为居民介绍防暑常识,要人们多喝水,多吃水果,在最热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暑热把习惯了阴凉的德国人都往水边赶。在柏林博物馆岛上佩加蒙博物馆前的喷水池里,一位十七八岁的男孩竟俯身想在水池里游泳。可喷水池水深不过40公分,仅够这位小伙转过身来。
大多数德国人还是会选择去更加畅快的水边消暑。稍远的去北海、东海海滩避暑胜地,就近的就去散落在境内的大小湖泊河流,以及市内的游泳场馆。
柏林郊区的万湖沙滩浴场上周末迎来了1万名避暑游客,而之前一周还只有人。“这样的暑热让人很煎熬,做什么事都得慢慢来,一动就出汗。”正在沙滩上吹气垫床的勒内·弗兰克告诉记者,“这样的天什么事也不想做,总不能在家闷着”。“我在电视上看到中国高温酷暑,中国的水边都是人。德国也一样,这个时候,水最受人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印度共有人死于热浪,其中南部安得拉邦最为严重,热浪共造成该邦人死亡,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人。5月为印度热季期间最为炎热的时节,高温一直持续到深夜。白天骄阳似火,路上鲜有行人。记者注意到在一些树下常常会放有两三个陶罐,不时会有人前去喝水解渴。一位新德里的朋友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一时节,人们尽量避免白天出行。
今年,日本流行一种“冰围巾”。这种围巾用特殊材料缝成长条布袋,里面放入经过冷冻的制剂,戴上令人立感清凉。根据日本环境省制订的《中暑环境保健手册》,室内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要使用空调、电扇降温。外出时,建议打伞或戴帽子,避开太阳直射和剧烈运动。日常饮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脱水。
美国国家气象局建议人们警惕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注意自己和家人是否出现了疲乏、中暑、热衰竭、肌肉痉挛等征兆,必要时及时就医。天气热得出奇,住在洛杉矶郊外的老太太萨米恹恹地躲在家里看电视。突然间,电话铃声响了。“萨米,还好吗?”话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是社区活动中心的管理员打来的。“这些日子气温太高,最好减少户外活动,多喝些水。”在西部许多城市,无家可归者避难所、社区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开辟了专门的消暑中心。
印度高温天气单独的高温天气不足以成为全球变暖的征兆,但极端天气频发,预示着全球气候在变得不稳定
意大利气象部门专家分析,意大利的新一股热流源自非洲的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始发地温度高达48至50摄氏度,经过地中海时海水增加了其湿度,这股巨大的火舌逐渐北上吞没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及法国南部地区。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指出,英国炎热的主要原因是受高层大气中喷射气流异常的影响。喷射气流是指北半球一股在高层大气中自西向东高速流动的气流,由高低纬度地区的温差而产生。通常在夏季,喷射气流会将大西洋湿润的气流带向英国和欧洲大陆。但是,今年的喷射气流却比较温和,无法突破大西洋上空的高压气团,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较弱,根本无法继续向东前进,造成了高温炎热的局面。
德国波茨坦气候变化研究所教授弗里德里希—威廉·格斯滕格贝尔认为,单独的高温天气不足以成为全球变暖的征兆,但极端天气频发,预示着全球气候在变得不稳定。过去30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发生比例在升高。过去60年,德国的气温上升超过了1摄氏度。
印度气象部门分析,西北部热风强劲,反气旋导致的空气下沉等,是今年印度高温天气持续长久的主要原因。[4]
日本气象预报人员森田正光曾提出,日本正迎来“千年猛暑的时代”。今年,来自太平洋和青藏高原的两个高气压共同造就了日本的酷暑。某些地方的暴雨必然伴随其他地方的酷热,这是气候的“补偿性”特点。从长期来看,未来的夏天有可能变得越来越热。[5]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端天气并非例外,而是惯例的星球上。”美国气象专家雷努表示,他并不否认人类对地球气候带来了影响,但不同意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剧变的说法,因为今年的天气总体来看还属正常。“人类记录气候的历史不过百年,而想想地球的年纪,我们看到的不过只是一段时间而已。”[2][6]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政策折叠高温假高温浙江多地放带薪高温假
7月以来,杭州持续出现罕见高温热浪天气,一轮短暂降雨后,天气再次回归晴热高温模式。
极端高温条件下,部分企业推出的“带薪高温假”立刻引发各界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