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
这几天气温不断攀升,
进入了高温“蒸煮”模式,
几乎每天医院急诊。
▼
前天晚上8点多,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急诊科收到一例因重度中暑导致生命垂危的患者。患者是名男性,贵州籍,今年47岁,为外来务工人员。患者被送到急诊抢救室时,心跳已经停止,瞳孔涣散,体温高达41摄氏度。急诊科医生和护士们连忙展开急救: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等,虽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了一个多小时,遗憾的是,这名患者最终未能醒来。
(网络配图)
据其家人说,从19号起,患者就出现胸闷腹胀、浑身乏力等中暑症状。但是其本人和家人都未引起重视,也没去看医生,只是请了假在家中休息。但其居住的出租房条件较差,狭小不通风,更没有安装空调,闷热得像个“大蒸笼”,这无疑加剧了患者的病情。患者因独自一人留在出租房内,等到其家人下班回来发现时,患者已人事不省,医院,为时已晚。
关于中暑的常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用冷水、冰水湿敷,医院就诊。
中暑症状
轻症中暑: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症状比轻症中暑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中暑以后怎么办?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前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每到夏天这个季节气温高湿度大、
紫外线照射强很容易发生中暑,
如何做好防暑降温、预防疾病发生?
▼▼▼
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喝1.5至2升水,暑季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夏季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吃些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持充足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忌“快速冷却”:热天归来,喜欢开足电扇,或者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出行躲避烈日: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每天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防止日光性皮炎。
不宜激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夏天应处事冷静,不宜激动,使神经处于安静状态,做到“心静自然凉”,因而会收到降温、尽快入睡的效果。
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