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强势来袭清凉无处不在

  近日,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酷热时段作业,适当增加劳动者休息时间和轮换班次,尽量缩短室外连续工作时间。眼下,许多地区仍在持续炎热,酷暑天气还远未结束,如何为高温劳动者带来“清凉”,考验着用人单位的良心,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完善高温制度,是先导,是提供“清凉”的前提。一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维护好劳动者的“高温权益”。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高温天气预警,提醒用人单位及时调整户外作业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作业。劳动监察部门要多到作业一线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起到威慑警醒作用,让政策的清凉真正落到高温下的劳动者身上。二是要根据相关政策和各地实际情况,做好高温津贴的发放工作。针对一些单位拒不发放津贴或用物资替代津贴的行为,要制定具体的严厉的处罚办法,提高其违法成本。三是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劳动者免费提供足量的防暑降温物资,以体现用人单位的人文关怀。

  开展专业培训,是路径,是提供“清凉”的关键。要提高高温环境劳动者自我防护的素质和能力,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措施,帮助其提高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的应对能力。用人单位要及时组织广大劳动者参与高温天气作业危害及防护等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要使高温劳动者充分认识高温作业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热辐射的危害、什么情况可以引起中暑、职业中暑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处置中暑和高温作业有哪些职业禁忌等问题。

  强化应急预案,是反思,是提供“清凉”的保障。用人单位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高温中暑有关规定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高温作业事故应急预案。高温作业开工前,要按照预案做好危急事件的预防,广泛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备足必要的设施和物资,做好各类场所空调和通风设备的维护,确保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事故发生时,要能及时响应、快速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高温天气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全力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劳动创造价值,实干成就事业。烈日酷暑中,加上疫情反复,每一个人的工作都不容易,我们应心怀感恩,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切实维护好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用实际行动为高温劳动者送上一份“清凉”。

来源/作者:王欢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l/94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