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橙色预警

今日(6日)西安以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

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西安市气象台9时21分

已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未来三天,

全省大部有35℃以上高温天气,

关中南部、陕南东部

最高气温可达38~40℃,

局地40℃以上。

西安今天白天:城区晴间多云,其他区县晴间多云。今天晚上:城区晴间多云,其他区县晴间多云。最高气温:城区39℃,其他区县37℃~39℃,最低气温:城区24℃,其他区县20℃~23℃。风向:东北风,风力:2级。

西安市气象台年7月6日9时21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我市大部分地方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其中西咸新区(大王镇、钓台街道),鄠邑区(渭丰街道、涝店街道),周至县(尚村镇、富仁镇)局地将升至40℃以上,请注意防范。

根据西安市气象台预报,7-9日连续3天西安最高气温将超过40℃,但能否超过此前历史最高气温纪录42.9℃还有待观察。提醒大家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另外这三天,省内大部也是35℃以上高温天气。陕北黄河沿线、关中南部、陕南东部最高气温可达38~40℃,局地40℃以上。

7月9日以后,全省大部开启降水模式。10-15日,全省阴天大部分地方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到暴雨,气温也会有所下降。

后期天气趋势(16-19日):受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和扰动影响,全省大部分地方多阵性降水天气。

西安人:

这份防暑攻略请收好!

“撒点孜然就成烤肉了!”连日来,高温炙烤着三秦大地。近两日,不少西安市民更是在朋友圈发布西安一周的天气预报截图,来自手机软件天气预报显示,西安本周持续高温,连续几日最高温超过40℃。气象部门也发布消息,西安本周晴热,会出现高温热浪,提醒市民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据了解,今年将迎来加长版“三伏天”,初伏第一天7月16日到末伏最后一天8月24日,一共长达40天。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面对如此严峻的“烤”验,你的防暑降温知识过关了吗?7月4日,记医院急诊内科周朝霞医生了解防暑攻略,希望能让大家安度一夏。

周朝霞说,中暑是指由于人体处于热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时会出现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等症状。轻症中暑可能出现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60%。

最严重的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经典型热射病是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孕妇、年幼者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一般为逐渐起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以为没什么大碍而被轻视,其实这时损害才刚刚开始。1至2天症状加重,出现视物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升高达40℃至42℃,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劳力型热射病一般是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而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健康年轻人。

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

周朝霞提醒,如果出现严重中暑现象,一定要先打,打完后,可先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首先要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之后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应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在中暑急救中尤为关键。最好在2小时内将患者的体温由40℃以上降至38.5℃,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可用方法有:蒸发降温,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快速散热。也可用湿毛巾或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冷水浸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用大型容器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中。特别应注意确保患者头部不会进入水下,并保护呼吸道,防止误吸及溺水。

如果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话,可以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同时,应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

心血管病患者减少外出

在生活中,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周朝霞说,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正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再继续户外活动。外出时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随身携带解暑药,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同时,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海鹏马相

编辑:安之

审核:初墨、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l/94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