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鉴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特征,教师应把美工区创设成为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为他们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任意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如何创设适合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环境、投放材料?如何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和评价呢?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我们发现美工区的环境创设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审美氛围的营造
区域活动是集中教育活动的有效延伸,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小组、个别指导,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了有效发挥美工区的功能,教师应当创设适宜的美工区环境。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性,可引导行为的内涵与方向,美工区注重的应是一种自由、安详、丰富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专心投入于创作活动中。《纲要》中指出,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才能获得发展。美工区中的墙饰,对完成主题目标,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主题的墙饰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思考,从而产生探究和创造的兴趣。
美工区最重要的是为了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首先美工区的选点最好是靠窗台、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更重要的是采光好,利于保护幼儿视力,有条件的教室内,还要考虑其空间位置应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自由组合活动,稍作调整,又可进行小组活动。其次区内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外,应保留有一定位置的墙壁图板,供两名以上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各种粘贴或绘画活动,为在美育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空间环境上的有利条件。如:在“我们爱莆田”的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研究美工区墙壁的布置。馨馨说:“我们这里吃的东西好多,我们可以把美工区布置成一条美食街,悬挂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好主意,馨馨小朋友的想法启发了我,于是,我把电教媒体引进课堂,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幼儿心理等相适应的现代艺术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学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看看、听听、讲讲、玩玩等多种活动中愉快、主动地获取美术方面的知识,大家开始一起布置的热情特别的高涨,就连平时能力比较弱的幼儿也纷纷的加入这次的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告诉我们,为幼儿营造有目的、有吸引力的环境,为幼儿获得创造和发挥的动力打开了大门。区域墙饰的创设,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