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驾校的生产是驾照还是安全

驾校,是社会大众对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一种通俗的称呼,在国家标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GB/T-)中,其标准术语是“驾培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名称大部分叫“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或者叫“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中心)”。

从以上称谓可以看出,驾校的性质既像“学校”又像“企业”。有校长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驾校”或者“驾驶员培训公司”,应该既是“学校”又是“公司”,具备“公共教育属性”与“企业盈利属性”的双重性质。而“公共教育属性”明确要求驾校要承担“培养能够安全文明驾驶的驾驶员”这一使命。

相信很多驾培人在宣传的时候还是非常喜欢直接把自己称之为驾校。我想,这里面既包含着人们对驾校切实担当起“教车育人”使命的殷切期望,也寓含着从业者对自身责任的清醒定位。

那么,驾校作为盈利性的机构,其“产品”是什么呢?其盈利手段又是什么呢?

驾校的产品是什么?

作为企业,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出售产品或者服务获取利润,那么,驾校的产品是驾照吗?

从国家对规范驾培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这一条,因为发放驾照的机关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我国实行的是考培分离的制度。从这方面来说,驾校并没有权利直接卖给学员驾照。

有人说,难道不是吗?你看,很多学员报名时总问:“咱们驾校要多久才能拿驾照?”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改编春晚上本山大叔与小沈阳的一个小段子:

——“小沈阳,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

“师父,是什么?”

“是邻居家开了豪车,而你家却没钱买!”

——“师父,那您说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是什么?”

“是家里有钱买车了却没人有驾照!”

——“那问你,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师父,是什么呢?”

“是车有了驾照有了人却开没了!”

诚然,学车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拿驾照,考取驾照只是合法驾车上路的必要手段,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全驾驶,平安一生。不然,就算是车有了、驾照有了,人却开没有了,那有驾照又有何用?!

是的,一个有权利能发国家认可的正式文凭的学校都不敢说他们是卖毕业证的,比如小学到高中一直强调是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国家栋梁,大学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输送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一个大学生只是为了拿毕业证,完全可以去自学自考专科、本科,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去弄一个大学文凭,又何必在大学埋头苦攻学业呢?只有文凭,没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用工企业会要吗?

学员到底要的是什么?

驾校从属于交通运输业,从事的是驾驶培训服务,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从这方面来说,驾校是在卖服务,学员当然希望得到良好的服务,但这不是驾校存学员到底要的是什么在的本质。就如一个卖大米的店铺,其服务态度再好、位置再便利、价格再低、包装再好看,如果大米品质有问题发生霉变,顾客还会光顾吗?该店的生存发展一定是个大问题。

去问问现在驾校学车的学员,你们来驾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简单地问,大部分学员会说:当然是通过驾校的培训后考取驾照啊!如果我们继续有技巧地问,“那你有了驾照后,开车最担心什么?”

我想有人会沉默,有人会直接告诉你:“我要出入平安!”

是的,从表面上看,有了驾照代表“被合法”;从实质上看,应该是有了驾照意味着“更安全”。

笔者曾经去过南方某知名驾校,他们驾校收费多元的VIP班竟然有20%以上的学员是在校大学生。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大学生是支付能力不强的,他们不可能花这么多钱来学车的,要知道,该驾校的普通班才多元,大学生完全可以选择经济实惠的普通班型。那么,他们为什么就高不就低呢?

答案也不是太出人意料,原来他们的父母亲希望他们学好驾驶技术,既要顺利考取驾照,更要平安驾驶一辈子。这些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是无价的,他们的孩子只有一个,而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再说孩子身体的零部件也不是那么好换的,但是,钱花了却还可以再挣的。

据江苏电视台报道的一则社会新闻:年8月15日,江苏扬州一位女司机竟然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着开着就中暑了,而原因竟然是她不会开车上的空调。在启扬高速槐泗出口到扬州北的高速公路边,民警发现了这位女司机,当时,她脸色发白、几近虚脱,中暑的症状很明显。当执勤交警打开车门,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位开车的女子不会开空调,导致出风口吹的都是热风,车窗又处于密闭状态,时间一长导致中暑。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真要建议驾校教练员们多看看这样的新闻,因为教学上的疏忽,驾驶技巧和安全意识教学不到位,可能导致一个学员的极端危险或者生命的消损。

驾校究竟该生产什么?

把不懂驾驶、不能合法驾驶的人加工既然驾校的产品不是驾照,那么驾校应该生产什么呢?或者说,驾校靠什么实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严格地说,驾校应该是把不懂驾驶、不能合法驾驶的学员加工成会安全驾驶、能合法开车的驾驶员;在满足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位学员都能成为安全文明的驾驶人,这应该是驾培行业健康发展的理想状态,但理想和现实之间,到底隔着什么?

——是隔着国内国外,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距离吗?

实行素质教育,不是不可能,比如发达国家德国和日本,就已经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这些国家的交通事故死亡比率也远远低于中国。

德国的机动车驾驶培训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两部分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培训的课程包括:驾驶员身体条件,风险因素(主要是人),驾驶行为规范及法律法规,道路交通系统和铁道路口,基本规定、优先权和交通规则,交通标志和交通设备设施,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特点和行为方式,速度、距离和环保的驾驶方式,驾驶车辆时的行为和观察,静止状态下的交通行为,特殊情况下的驾驶,违反交通法规的后果,通过学习保障交通安全,技术条件、客运和货运、环保意识,单体汽车和带拖车的汽车的驾驶方式等。实践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和特殊驾驶培训。基础培训一般在特殊驾驶培训之前结束,实践培训要接受至少5个学时郊区、4个学时高速公路、3个学时夜晚的实际道路驾驶培训。实践课程包括:驾驶前的准备,平路、上坡、下坡启动车辆,加减挡操作、加减速,转弯、变更车道、超车、倒车和掉头,观察交通空间、路面和交通,车速控制,高速公路驾驶,交叉路口、环岛行驶,避让行人和骑车人,停车方法,防御性驾驶、复杂情况下的驾驶,安全文明驾驶等。德国驾校培训出来的学员基本上可以应对大多数的道路交通状况,迅速融入到有序的交通环境中。

在日本,驾校也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和实践驾驶几乎是同样的比例,而且是同时进行的。他们将驾驶员培训的目的放在了给学员灌输有助于取得驾照后安全驾驶的意识、知识、技能之上,而不仅仅是拿到驾照。为此,不是单单教学员操作,而是经常向学员提问“为什么这样操作?”,让学员自己思考后进行回答,以培养学员的自主判断力。

由于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比较晚,驾驶培训的规律也在不断完善中。然而,我们国家的驾培驾考改革一直在追求素质教育,本轮改革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进,国务院88号文提出要不断提高驾驶培训考试质量,强化新驾驶人安全意识养成,提升安全驾驶技能,增强安全文明素养,切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是隔着文明野蛮,先进与落后观念之间的进化距离吗?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为什么要做驾校?有人说是为了赚钱、取得利润,这个不需要掩饰,利润当然很重要,赚钱是驾校生存的基本条件,确实是天经地义。但是,赚钱的前提是做好本职的事情,履行自己的使命——通过驾校规范的驾驶培训,培养出一生无事故的合格驾驶人。

思路决定出路。世界制药企业美国默克集团创始人乔治?默克说:“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获利;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会越大”。不干坏事也能赚钱,所有驾校应该以大纲规定的学时为依据,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要求用时用心地把每个学员教好、服务好,全力做好素质教育,就一定可以持续地盈利!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l/8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