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的雨水较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气候
大暑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最高气温会在35℃以上,甚至达到或超过40℃。
习俗
浙江台州——送“大暑船”,吃姜汁调蛋
福建莆田——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广东——吃仙草
山东枣庄——喝暑羊
台湾——吃凤梨
饮食
多咸少甜,不宜进补;
大暑天气炎热,饮食应清淡营养,可多喝绿豆汤、温开水、酸梅汤;
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少吃辛辣油腻的辣椒、牛羊狗肉等。
多吃“三薯”
吃马铃薯预防情绪中暑;
吃紫薯护血管抗过敏;
吃薯蓣(山药)保湿皮肤健脾胃;
补水宜喝粥
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喝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养生
冬病多夏治:
最常见的方法是“三伏贴”,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期。
多些运动,悠然为乐:
此时人体正处于脾脏的旺盛期,应多些体育运动,运动时穿着棉制服装、避免阳光直射,即时适量补水,控制运动强度。
防护
高温中暑怎么办?
若发生中暑情况,应尽快离开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适量饮用含盐分的饮料,若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中医推荐有效防中暑药茶饮
老少皆宜“全能”药茶六月神仙茶:以六一散、青蒿、荷叶为主料,该药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此时,正是服用六月神仙茶的最好时间。
消暑茶:以金银花、藿香、生地为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暑的功效,每天喝1杯,可预防中暑、热伤风等。
美容养颜“女性“药茶三花清凉茶:该药茶由三种花组成,分别是杭白菊、野菊花和金银花,超市里即可买到这些原料。该药茶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适宜女性饮用。
养颜茶:由灵芝、玉竹、麦冬等组成,具有养阴生津、安神健胃的功效,配方在药房里可抓到。
清咽明目“祛火“药茶利喉清咽茶:由西青果、射干、麦冬、黄芩组成,具有消炎止痛、利喉清咽的作用。尤其是因工作繁忙而导致“上火”的上班族,这款茶很值得推荐。
明目茶:现代人已离不开电脑,而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容易疲劳。此时,不妨喝点用枸杞子、白菊花、生晒参等配成的药茶,可有效缓解眼睛疲劳。
需要提醒的是,药茶虽能防暑,但药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不宜过多服用,以免胃部不适。即便适合服用,在入睡前和空腹时也不要喝药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