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处暑之间,暑气流行,时当长夏。“长夏”又称“伏”,五行家命名为“土”。按五行划分,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有了长夏的土王,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就可以自然循环了。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春、夏、秋、冬四季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顺生。但由夏到秋则为火克金,金畏火克,故潜伏土中而不敢出来,“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温度最高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年7月12日庚子)开始。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年三伏:初伏:年7月12日至年7月21日中伏:年7月22日至年8月10日末伏:年8月11日至年8月20日
其时阳散于外,阴伏于内,外热而内寒。如因天气外热而恣食雪糕西瓜冰镇饮料等寒凉生冷之物,极易造成阴寒内凝肠胃,导致阴盛格阳外散,出现汗出如油、腹痛腹胀、饮食不下、大便不通、虚脱乏力等症状。此时亟当温中回阳,切不可消炎清热。
在三伏期间,如出现冷汗、虚脱、腹痛等中暑症状,可服生化汤加味解之:
黄芪3,党参3,白术(炒)3,茯苓3,炙甘草3,干姜2,黑附子1(单位:克)
以开水泡服代茶饮,中暑时及时饮用,不但解渴,且能迅速恢复体力。如能提前服用,更有防暑降温之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