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原因更易中暑,你知道了吗

有关专家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

具体说来,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发体内热量。

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过劳、睡眠不足、工作强度大是主要诱因,老人、儿童及有基础性慢性病者易发。

除了高温、高压,身体经常很疲累,会更容易中暑!

最近有不少中暑病人求医,除了因为天气变化大,一天里可能会经历春夏秋冬,忽而低温十几度,忽而又高温三十几度,然后又经常进出冷气房,身体很难适应;再加上工作疲累,免疫力下降,就很容易中暑。

中暑前如何预防

■1、应采取措施避免高温暴晒

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补水的时候也需要补盐,应多饮用盐汽水,另外产生二氧化碳时带走部分热量。

■2、切忌热后快速冷却

室外工作回来,切不可直接洗冷水澡或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3、应保证足量饮水

每天1.2升至1.5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此外,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减少中暑的发生。

■4、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积极应对

如果出现中暑初期症状,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起到补水作用,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医院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和肺水肿。

容易中暑的情况

■长时间置身于高温、高湿、混乱、密闭的环境中易中暑

夏季酷暑时,由于户外工作要求,需要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混乱的环境中。室外作业的人会大量的出汗,同时会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极易发生中暑现象,如不及时进行防暑、解暑将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冷热调控能力较差易中暑

天气变化大,再加上工作疲累,以致中暑病人很多;传统中医认为,这类中暑的人就是所谓的寒温不调,也就是说这些人对于冷热调控能力较差。

门诊看病的人群的中有不少长期上夜班的妈妈们、免疫力相对较差的老人和孩子、还有在冷冻库从事仓储的人、甚至经常南来北往者,由于经常进出冷气房,再加上工作疲累,免疫力下降,都是容易中暑族群。

■身体疲惫易中暑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如果不能保持充足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则很容易中暑。

尤其是年老、体弱、儿童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易发生中暑。

中暑后有哪些症状

头痛、脖子紧绷、头晕、想吐

一般说来,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

■先兆中暑

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轻度中暑

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也会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变化、皮肤湿冷等。

■重症中暑

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中暑后的应对措施

■针灸、刮痧、拔罐,也可用艾叶、桂枝薰脖子

在急性期可针灸脖子后面的穴位,使肌肉放送,也有人会用刮痧或是拔罐,主要是利用肌肉放松与微血管散热来缓解中暑症状。

除了针灸、刮痧、拔罐之外,也可利用薰蒸方式来改善中暑后的不适症状;可以用中药材例如艾叶、桂枝来薰脖子,使肌肉弹性恢复,就可以使头痛与头晕程度降低,之后可再服用中药来预防中暑。

■参麦散+清暑益气汤预防中暑

尤其是老人家或体弱的人,如果一中暑就很容易出现暑热感冒;比较容易中暑的族群,可以服用补气补阴的中药参麦散,例如麦门冬、五味子、粉光参,或是服用清暑益气汤预防中暑。此外,如果去南部很热的地方,要尽量喝温开水,调节人的温度,使体温不要变化太多,也可以降低中暑机率。

分享健康知识促进全民健康

河北省各服务中心







































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费用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yf/6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