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入伏首日就热得不行,加长版

恍恍惚惚感觉已经热了好久了,但其实7月2日才正式入伏,本以为熬个30天就可以解脱,可今年的三伏天遇到了加长版!三伏天威力有多大?该怎样度过高温天气的漫漫“烤”验?

为什么说今年的三伏天是“加长版”?

从7月2日开始,我国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根据农历设定的。一般来说,初伏、末伏固定为0天,中伏有时为0天,有时为20天,因此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两种情况。今年三伏天自7月2日开始,至8月20日结束,是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

“加长版”伏天并不少见。据气象专家统计,年至年,“普通版”伏天只有8次,“加长版”伏天则有20次,比“普通版”多了一倍多。

入伏首日就已经热得不行了,之后怎么过?

入伏首日,高温范围可能达到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约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从西北到华北、黄淮、江南东部都被高温覆盖,不少地方的气温将达到37摄氏度至39摄氏度,局地将达到40摄氏度以上。

三伏期间,太阳仍直射北半球,地表吸收大量能量;入伏后,雨水较多,地表湿度大,散发热量少。因此,当地表层吸热越来越多,散发热量却很少时,热量不断累积,我们会感到一天比一天热。通常情况下,在中伏期间,地表累积热量将达到最高峰,此时天气最为炎热。

天气预报是不是故意把温度报低了?我感觉比预报温度更高。

气象预报测温,要求温度尽量不受其他因素干扰,所以有一套特定的标准,一般指的都是百叶箱里面的温度。百叶箱中的气温,往往会比我们实际感受到的大气温度低2摄氏度左右。同时,因为水泥、柏油路面的吸热能力非常强,其温度往往会高得离谱,这就是为什么城市里的居民总感觉气温高于天气预报的原因。

气象部门也考虑到了这种差异。所以,如今的天气预报,也增添了不少辅助功能,以弥补这一不足。比如说日晒指数、穿衣指数还有风向风速的预报以及云量的预报,这些数据对温度预报是很好的补充。

什么是中暑?出现中暑的原因是什么?

有关专家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具体说来,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发体内热量。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过劳、睡眠不足、工作强度大是主要诱因,老人、儿童及有基础性慢性病者易发。

中暑会出现哪些症状?

一般说来,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除以上症状外,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也会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变化、皮肤湿冷等;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我们该如何预防中暑?出现中暑的症状应该如何救治?

首先要遵守高温作业规程,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夏季室外作业,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

其次,应保证足量饮水,每天.2升至.5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此外,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减少中暑的发生。

第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积极应对。如果出现中暑初期症状,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起到补水作用,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医院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和肺水肿。

其他人都在看

?年7月4日星期五

?这39张直指人心的图片,你能看懂几张?

?一边放缓加息节奏,一边强化“缩表”预期,耶伦唱的是哪一出?

?惊呆了,这么多中国制造在海外火了!这就是消费自信的底气!

编辑/万政、渠丽华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杜芳、吴佳佳)

赞赏

长按







































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jc/9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