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中暑请收下这份降温攻略

进入7月,全省各地气温不断升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做好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高温作业和酷暑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中暑事件。

summer

根据《通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安排好防暑降温事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相关单位做好户外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场所的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高温天气户外防疫工作者的作息时间;督促用人单位扎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和夏季高温天气因素叠加给职工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知》提出,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露天作业和高温作业岗位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公开曝光。

《通知》要求,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不适合高温环境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岗位;开展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技能培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要加强相关技术力量配备,提升高温作业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中暑诊断工作质量,及时上报职业性中暑确诊和疑似病例信息。各医疗机构要提高中暑患者救治能力,切实降低中暑患者死亡率。

《通知》强调,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大对高温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的宣传力度,帮助广大劳动者了解高温危害、掌握高温危害的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减少因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造成中暑事件的发生。

夏日炎炎

无论何时何地

各位小伙伴都要做好防暑准备

这份防暑攻略请收下~

进入七月,全国各地气温不断升高,开启“炙烤”模式。大家如果在户外活动中没有做好防暑措施,很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中暑严重时,通常会有恶心反胃、头晕头痛、发热等不良症状出现。那么,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中暑呢?哪类人群中暑的风险最大?

高温中暑分两类

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根据症状的轻重,高温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可以表现为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型。严重可致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什么人中暑的风险最大?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肥胖者、久坐人群及孕妇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

预防中暑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

广东疾控建议,预防中暑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

首先,要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ml)。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

其次,要清淡饮食、充足休息。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最后,高温天气里要尽量在室内活动。在室内可通过空调、电扇降温。当室内温度高于35度,应考虑使用空调,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广东疾控提醒,预防中暑不要做以下三件事:不要饮用含酒精或高糖饮料,冷冻饮料也应尽量避免,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第二,尽量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分,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尽可能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户外工作要注意排班调息。着装方面,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檐遮阳帽及太阳镜。外出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风油精等。

第三,不要忽略身体状况。如发现自己或周围人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休息后若不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对老、幼、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一些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特殊人群,应加强看护。

来源:大河网综合人民网等

责编:赵惜辰审核:范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z/94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