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翅楼惠民活动
重新启动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大家期待已久中国书店雁翅楼24小时店系列活动重新启动,同时它也是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之一,本系列活动服务全民阅读,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结合节日风俗,为大家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继承先人智慧,提升民族自豪感。
01
绘兔爷儿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朋友们亲自动手动脑,体会传统手工艺的趣味。适逢中秋佳节,本次活动主题也跟中秋相呼应,那就是“绘兔儿爷”!
活动名称:绘兔儿爷
活动时间:年9月26日(周六)10:00—12:00
活动地点:西城区地安门内大街1号中国书店雁翅楼店
主讲人:吕铁智,东城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年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马派代表性传承人(金马派风筝融合了传统风筝工艺及传统工笔工艺)
报名方式:电话预约报名(参与活动请务必预约)
报名-
参加活动需提前报名,欢迎读者朋友们通过电话预约报名的方式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活动详情: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照我国历法解释,农历八月居七、八、九三个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中秋”;旧时的中秋节有赏月、拜月、饮团圆酒、吃月饼等风俗,因而中秋节又被人们看作团圆的象征;此夜,人们仰望星空中那皎洁的明月,期盼与家人团聚;远在异乡的游子,也以此作为精神寄托,故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我们有幸请到吕老师为大家讲述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古时拜月、赏月、祭天等传统文化的由来,同时吕老师带来的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物品,也会一一讲述它的作用和由来。
讲解结束后,会分发未绘制过的兔儿爷、颜料、调色盘等相关绘制工具,并讲述其用法和颜色绘制。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兔儿爷影响到了北京人生活的诸多层面,在兔儿爷身上不但体现了北京戏曲、节日生活等民俗文化的流变,还体现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典型的兔儿爷骑虎的形象,因为老虎的凶猛正衬托了兔儿爷的神通广大,它虽属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不过也表现出了老北京人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的态度。
02
《微电影里的老北京》
——感谢“白衣战士”
千百年来,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息,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每当有疫情爆发的时刻,总有一群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前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平凡之躯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6月,炎炎烈日下的北京被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突然袭击,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多少北京的白衣战士日夜奋战、不辞辛劳,挥洒着炽热的汗水,成为酷暑中的最美“逆行者”。让我们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致敬,感谢白衣战士不畏艰辛守护我们安康!
面对十分严峻的疫情,北京作为首都并没有“乱了阵脚”,迅速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展开了全面流调、溯源、检测、消杀工作。这是首都防疫最吃劲儿的关键时刻,方方面面都需要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北京人的“精、气、神”得以大放光明。在众人的坚守之中,只见一个又一个群体“逆行”而至,尤其是一群身着白衣的“战士”。舍小家、顾大家,持续发挥着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倾其自身所有力量守护一方平安。疾控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的辛劳工作,穿着白色“战服”的他们任凭汗水肆意流淌,甚至中暑虚脱,想到老百姓焦灼的心情全都咬咬牙忍了。医护人员严谨细致的作风着实令人敬佩,舍己为人的精神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活动时间:年9月26日(周六)15:00—16:00
活动地点:西城区地安门内大街1号中国书店雁翅楼店
主讲人:方喆,不折不扣的“80后老北京”,鼓楼人艺创始人,什刹海街道宣讲员,“感动西城”年度人物。
活动嘉宾:陈伟,资深的北京小曲爱好者,著名曲艺家赵俊良先生的高徒。
活动详情:本次活动由方喆老师与他的团队拍的微电影向读者们直观的体现出“白衣战士”在抗疫前线的经历与事迹,接受采访的嘉宾正是曾参与过抗疫的医护人员,读者可以通过提问交流的方式了解抗疫人员的坚毅精神与励志故事,发扬了医护人员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风骨。他们特有的责任感已成为了一种城市精神,北京精神传递给我们源源不断的信念与力量。为此次“白衣战士”的英勇奉献致以最高的敬意。
报名方式:电话预约(参与活动请务必预约)
报名-
参加活动需提前报名,欢迎读者朋友们通过电话预约报名的方式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