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及灸后排病反应

灸久堂古法艾灸,秉承古法,恪守古训,让所有的都回归传统,顺应自然。好的传承手工,往往意味著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时。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暑气逼人,心气易亏耗,尤其老人、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承受,而导致苦夏、中暑等症状。

      艾灸注意事项          

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饥.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不可以。

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救。

艾灸的返病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要看是什么疾病?病长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个症状,同一种表现。

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      

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大量实践表明大多数患者在艾灸后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全身乏力加重等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天不等。

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嗝,肛门排气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排痰湿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续一个月,每天吐痰少则几十口,多则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毫升痰涎。病体痊愈后,灸感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敏感型。

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脏病人连续了5次九宫灸法之后,浑身除头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肤起湿疹,奇痒无比,全身被挠的血迹斑斑,持续了三个半月方止。

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与睡眠有关的反应: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发热反应: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其他反应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如何区分艾灸排病反应与副作用反应      

艾灸后,很多人会出现出汗、水泡、白带增多等现象,这些现象有可能是正常的排病反应,也有可能是艾灸副作用的表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艾灸的正常排病反应和副作用反应呢?

  有一些人认为做艾灸后一定要有排病反应,否则就没有效果,其实这不是绝对的。

  首先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主要表现为病邪排出的一系列表现比如出汗、出疹、水泡、腹泻、尿多、月经、白带、痰饮、鼻涕、眼泪等等。但是这些往往出现在病程比较长,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体内湿气水汽盛的情况。

  其实,病邪以什么样的方式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能消失于无形之中,这些是和被施灸者的疾病和自身体质状况密切相关的。——因此不能以是否出现艾灸的排病反应作为判断艾灸效果的一个标准。

  判断艾灸效果的标准还是要以主症是否改善,饮食睡眠二便精力体力等整体状况还有抵抗力免疫力是否逐渐提升来评价。

  做过艾灸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就是艾灸后身体出现一系列变化后,不知道到底是副反应还是排病反应?因此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要不要,能不能继续做艾灸。

  确实从临床表现上来讲艾灸后的副反应和艾灸后的排病反应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出汗,出疹,皮肤瘙痒,鼻涕眼泪眼屎增多,小便频或腹泻,月经提前量多,白带增多都是艾灸副反应和排病反应共有的临床表,那么应该如何鉴别呢?

  如果是艾灸后正气祛邪的的排病反应,在出现排病反应的同时,体力精力睡眠饮食都正常,没有其他异常不适,比如有的人艾灸后大出汗,或拉肚子反而觉得更舒服,更轻松,这就是排病反应,而如果觉得没力气,甚至有虚脱的感觉这就是副反应了。另外还有一艾灸后的反应比如艾灸后起水泡,排除烫伤的因素外,是体内水汽湿气外排的表现,不属于副反应;另一些反应比如小便短刺,口干舌燥,咽痛牙痛等则是艾灸后的上火的反应不属于排病反应。

  艾灸后出现的一系列反应,我们要正确区分,如果是排病反应不用担心,如果是副作用反应就要告诉灸久堂灸疗师,及时调整调理。

    

参考文献

[1]付玲娟,史志辉.艾灸后的排病反应[期刊论文]《医学信息》-年19期

全国0加盟招商

1.城西店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z/4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