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中暑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常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进行运动时发生。根据发病机制和实际表现不同,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运动性中暑原因运动性中暑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从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此症多见于体育锻炼者、战士、马拉松跑者、铁人三项运动员等。
运动性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在运动时超载或衰竭所致。机体在运动时产生大量的热,除其中1/4用于完成机械做功外,其余均以热的形式储存或发散,当产热或存储热超过散热时就会出现体温调节系统的超载,可伴随大量出汗,运动时间维持较长时,直肠温度升高甚至虚脱。衰竭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或者周围性反应所致使的功能紊乱,使心脏充盈压和心搏出量减少,从而心率加快。当直肠温度升高后,皮肤和内脏小动脉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运动性中暑时直肠温度可达到40—42℃。
发生机制正常人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这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基础热量。肌肉收缩、运动和不自主寒战也能产生热量。人体每千克体重蓄积3.89J(0.93cal)热量,足以使体温提高1℃;在散热方面,在通常室温(15℃-25℃)下,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60%),其次为蒸发(25%)和对流(12%),少量为传导(3%)。
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当环境温度为23℃时,躯干和额部的温度是32℃、34℃)时,人体散热只能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每蒸发1ml水,可散失2.4kJ(0.58kcal)热量。人体散热还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皮下组织,并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皮肤血管扩张和经皮肤的血流越多,散热越快。
高温对人体主要系统的影响如下:1
体温调节
在高温条件下,血液循环和汗腺功能对调节体温起主要作用。高温超过一定限度,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可突然出现高热而发生热射病。此时汗腺功能发生障碍,出汗减少,可加重高热。
2中枢神经系统
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迟钝,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差。
3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同时心输出量增多,容易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心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液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4水盐代谢
出汗是高温作业中的主要散热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的出汗量高达6L为生理最高限度,而汗中氯化钠含量为0.3%一0.5%。因此,在高温下运动时,大量出汗伴有盐的丢失。丢失水分过多可引起循环障碍而发生热衰竭。丢盐过多和补盐不足可引起肌肉痉挛而发生热痉挛。
中暑的一般类型中暑是夏天运动中常见现象,易发生在天气开始炎热时,此时训练和比赛,要预防中暑。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3种。
1
热射病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高热、无汗和昏迷是本病的特征。往往在高温环境下训练或工作数小时后发病;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常在夏季持续高温数天后发病。热射病的症状轻重不等,轻者仅呈虚弱状态,重者有高热、无汗和昏迷。一般发病急,体温上升,脉搏及呼吸加快,重者可引起昏迷,体温41℃以上,脉搏极快,而呼吸短促,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而致死。Ps:头部直接受太阳辐射引起的热射病称日射病。
2热痉挛
大量出汗引起氯化钠丢失过多,导致肌肉兴奋性升高,发生肌肉疼痛和肌肉痉挛者,称为热痉挛。轻型热痉挛只是对称性肌肉抽搐,重者大肌群也发生痉挛,并呈阵发性,负荷较重的肢体肌肉和腹肌最易发生痉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
3热衰竭
多发生饮水不够的老年人、体弱者和婴儿,也见于从事高温下训练的新手、补足盐而饮水不足者。因体内无过量热积蓄,一般五高热。患者先有头痛、头晕、多汗、恶心、继而口渴、疲乏无力、焦虑、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轻度脱水、“细弱或缓慢、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在实际情况中,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区分。
运动性中暑的原因1
征象
运动性中暑与一般中暑不同的是骤然发生居多,主要有高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皮肤发热、干燥呈粉红色。
2诊断
在炎热天气剧烈运动时,原先健康者突然出现虚脱,首先应想到运动性中暑,应注意除外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物中毒的可能。运动性中暑一般呈急性经过,少数人有数分钟至数小时的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为头晕、无力、恶心、定向力障碍等。
3并发症
严重的运动性中暑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功能紊乱和损伤,导致严重后果。
治疗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医院抢救,热射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死亡率可高达5%~30%
2、一般处理: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可迅速好转。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和氯化钾。一般患者在30分钟至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3、物理降温:用4℃、11℃凉水擦摩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加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以降温。
预防(1)夏天炎热季节安排好训练时间,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进行运动,室外运动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常规医务监督。
(2)安排好炎热天气训练和比赛时的营养和饮水,额外增加维生素BI、B2、C供给量。组织合理的水盐供应,强调运动员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原则,训练或比赛后氯化钠供给量宜从常温下的10-15g增加到20、25g,所需氯化钠可通过含盐饮料、菜汤和盐渍食品提供。
(3)对不耐热个体要加强预防措施。中暑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些人对炎热较敏感。不耐热个体是指某些人不能耐受炎热,其体温升高早于一般人,他们更易出现中暑。年轻人(运动员、士兵等),发生运动性中暑的危险性较大。对炎热的低耐受性的诱因有:脱水、肥胖、体能水平低、疾病、皮肤因素等,有诱因存在时应减少或避免炎热天气时的剧烈运动。
(4)、参加运动者应该明确自己要参加的比赛的状况、时间、地点等各个影响因素,如果比赛时间是在炎热的夏季,那么在前期的备赛中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炎热天气进行适应性地训练,来提高身体对环境的耐受力。
(素材来源:小管)
本期讨论话题:
#跑步时遇到中暑你是如何处理的#
若大家想进马拉界线上跑步交流群
请在后台回复:4
马拉界~跑友汇线上交流群
想要了解马拉松赛事资讯?
想免费获得马拉松直通名额?
马拉界为跑友们提供线上交流平台
欢迎留言进群交流
赛事名额多多
福利多多
等你来撩
小飞侠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