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6日,湖城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人们还沉寂于前几日黄梅带来的清爽,一下子骄阳给予“当头一棒”,炙烤下的路面热浪翻滚。高温天气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在威胁高温状态下工人的生命。
6月26日晨光初乍,呼叫的鸣笛声伴随而来,从某个建筑工地送来一名昏迷的工人,体温接近40度,人已失去意识。医院急诊金禹辰医生凭借经验判断患者“热射病”(重度中暑)可能性极大,“开通静脉通路”“气管插管”“补液降温”一系列临床急救措施迅速落实,全力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随后“热衰竭”“热痉挛”的病人陆续进入急诊救治,截至当天晚上,医院接诊重度中暑患者6名,轻症中暑患者10余名。正因为前期有了充分的准备,因“中暑”医院的病人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据初步统计,
在这个夏天的第一波热潮中,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
已接收中暑患者人,其中
轻症人、重度78人、死亡1人。
为什么会发生中暑?
中暑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急性疾病,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1.环境因素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
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2.个人体质因素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
在公共场所、家庭中,如果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就会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中暑会有哪些症状?
中暑初期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体温升高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昏迷和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中暑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发生中暑该怎么处理?1.转移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
夏日如何预防中暑?这个夏天才刚开了一个头,突然而至的高温让我们猝不及防。尽管这两天因梅雨天气气温短暂下降,但根据湖州历年的气候条件分析,湖州盛夏(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晴热少雨多高温天气,是全年最热的时段。七、八月出现≥35℃高温日数约占全年≥35℃高温日数的87%以上,该时段也是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时段。
所以后续做好防暑降温、预防中暑,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都要重视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以下预防措施要做到位:
1.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通风措施;作业工人要遵守高温作业规程,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尽量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2.夏季室外作业,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
3.保证足量饮水,每天1.2-1.5升,大量出汗后应适量补充一些盐水。
4.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环境适应能力。
来源:健康湖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