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大厅里坐满了正在排队等候的孩子和家长
地表温度直逼51℃,走在马路上似在蒸笼中。昨日,东南快医院了解到,因高温原因,中暑发烧的病人不断增多。虽然高温天气才持续了半个多月,但今年重症中暑的患者已经达到了去年的一半;医院和专科接诊的发烧患儿是去年的两倍,医院的容纳极限。
儿科专家表示,今年雨水多湿度高,且恰逢“病毒”大年,是儿童患者暴增的一个原因。急诊专家提醒,市民尽量少顶着大太阳外出,注意手口卫生;出汗多时及时补充盐水以防脱水。
厨师露天炒菜“热衰竭”
小伙烈日下跑步引“热射病”中暑增多
昨日上午,经南京军区福州总院急诊科紧急抢救后,晕过去的陈先生总算是脱离了危险。而就在此前的数个小时里,他都不知道自己中暑了,还是重症。
“昨晚下班后人没事,今早醒来后,整个人就站不起来,头晕得厉害。”躺在急诊科的重症监护室里,陈先生介绍,自己今年50出头,是个厨师。前天,村里有一家人办喜宴,自己被请去当主厨,当时灶台设在一个空地上,搭了一顶帆布棚,比较闷热,不过自己从早上到晚上下来都觉得没事。到了昨日一早醒过来,就感觉整个人虚脱了。
陈先生后来被家里人送到医院急诊科抢救。据医生介绍,医院时,血压很低,出现了“热衰竭”的症状,是重度中暑的一种。
而这几天,连续都有市民出现重度中暑的症状。就在两天前,福州小伙子小林,下午4点多顶着太阳在操场上跑步训练,过了两个小时后晕倒在操场上。医院时,已经出现了“热射病”的症状,肝肾等器官出现了急性衰竭,全身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医院急诊科主任张伟介绍,这几天,科里已经接诊了8个重度中暑的患者,其中4个热射病,1个热衰竭,2个热痉挛患者,目前还有两名在ICU救治。此外,记者从福州市急救中心了解到,从上周五至昨日,急诊科接诊
的中暑病人不断增多,有三成是中暑患者。而29日凌晨1时许,一名65岁的老人也因热射病从基层转诊到福建医院。
患儿门诊量达人次/天
发烧的占了70%且都是高烧儿科爆满
在省妇幼保健医院的门诊、输液厅、病房,连续一个月都是爆满的,这些患儿70%是发烧的孩子,门诊量一天多达多人次。
“前天下午一觉醒来,全身滚烫,量了一下将近40℃,后来吃了三次退烧药,退了又烧。”昨日上午10点左右,魏女士抱着3岁的女儿在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候诊厅等待叫号就诊。像魏女士家的孩子这样,莫名发高烧后体温反复的孩子,今年有很大一部分。
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刘光华介绍,连续一个月,门诊和24小时急诊,病人都是爆满的。仅发烧的患儿一天的门诊量就达人次,比去年同时期多了一大半,医院原本接纳的极限。刘光华说,近期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原本患儿就会增加,而连续的高温,使得发烧生病的患儿耐受不住高温突然“暴增”。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林东如也介绍,医院里接诊的患儿中,发烧的占了70%,且多数患儿都是高烧,用药后体温反复波动,且重症患儿增多。此外,记者也了解到,医院的儿科,也是人满为患。
原因
今年病人为何比往年多?
“今年正好遇上病毒大年,致使病人急剧增多。”刘光华介绍,按照疾病的规律,病毒也有大小年,3-5年会有一个大小年的交替变化,今年正好遇上“病毒”大年,尤其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乙型流感,病毒种类多且强。另外很多新病毒的出现,使得大部分孩子没有免疫力,很容易就感染。而由于这些疾病基本都是病毒性感染,病程都需要5-7天,很多患儿就表现出持续发烧不退的症状。
此外,林东如也介绍,相比往年,今年的高温更强,且雨水多湿度大,导致室内室外更闷热,这种环境恰好更适合病毒繁殖。室内不通风,户外炎热,孩子温度调节能力差,进进出出身体机能下降,病毒很容易就入侵。
提醒
户外活动做好遮阳多补充盐水
“福州真正的高温天气,才开始半个多月,但病人已经是去年的一半,如果不做好防范,病人会更多。”张伟介绍,医院才接诊了17个重症中暑病人,但仅这半个月就已经是去年的一半。
应对高温,张伟提醒,户外工作者或外出游玩者,一定要避开中午11点至下午3点的时间,做好遮阳工作,并多补充淡盐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头晕、反应迟钝等中暑先兆,要马上休息。一旦有市民高热或晕倒,要立即将其解开衣服通风,进行降温处理,可用冰水浇身,并及时补充盐开水,立即送医。
“中暑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往往都是重度,这与他们起居习惯有很大关系。”福建医院急诊科主任蔺佩鸿表示,不少中暑的老人病发前是独居在顶层或比较密闭的房屋中,且喜欢门窗关闭。
对于“重灾区”的儿童患者,刘光华提醒,尽量少出门,尤其是避开超市、游乐场这些场所。而由于近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多数是因为手接触感染引起的,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手口卫生,多洗手。
东快记者黄淑平林雅/文陈腾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