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上海“喜提”今年第一个37℃酷暑日
未来10天
高温还会持续
高温天里
急诊的就医人数不断上升
医院已经接诊了中暑患者
医生提醒
高温酷暑天应当多喝水
减少外出和烈日下劳动
千万不要在极端天气里
“挑战自己的极限”
否则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烈日直射南京路步行街,路人纷纷“绕阳”而行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
本周,医院接诊了一位18岁的中暑患者,当天这名小伙在高热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至傍晚十分突然全身抽搐,随后出现神志不清,伴发热、呕吐,大小便失禁,家属立即叫了将其送入医院急诊。
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万健介绍,经几个小时的抢救后,小伙体温逐渐降至39℃以下,收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第二天下午,小伙苏醒过来,神志转清,肌力也恢复,顺利脱机拔管,目前还在继续治疗中。
万健告诉记者,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中暑的高发人群是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等。
炎炎夏季
如何预防中暑呢?
专家也给出了详细建议
▽
●多喝水
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进行大量体力活动都应常饮水,而不要到口渴后再喝水。如运动量大,每小时至少要喝--ml水。但不能饮冰水,也不要饮含酒精或大量糖的料,这些饮料会使体液丢失更明显。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人体在大量出汗时,许多盐分和矿物质会随汗液排出体外,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因此必须及时补充。
●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防晒、避免室外或高温环境
高温天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可以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外出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尽量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如发现心跳加重且胸闷,特别是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厥,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
●结伴出行互相关心
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同伴有中暑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
●关心高危人群
婴幼儿及儿童,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并且更需依赖他人的帮助。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有可能脱水,更易中暑。病人,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正在服用某种药物的人。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两次电话慰问。婴幼儿及儿童应当给予更频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