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不明原因突然死亡颤抖高烧肉质苍白

猪应激综合症,是猪遭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引发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多发生在肌肉发育良好、脂肪极薄、体形较矮和步行笨拙的猪,特别是眼神惊恐、肌肉与尾抖、胆小神经质的猪。表现为死亡或屠宰后猪肉苍白、柔软和水分渗出,从而影响肉的品质。该病在国内外发病较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因分析

1、多因受到饲养管理中某些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时,产生应激反应以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常见的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应激原包括:感染、创伤、中毒、高温、噪声、运输、饥饿、缺氧、重新分群、运输、交配、产仔等,这些应激原刺激机体,导致机体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特异性障碍与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

2、与遗传因素有关该病最常发生于瘦肉型、肌肉丰满、腿短股圆而身体结实的猪,如皮特兰猪、波中猪、兰德瑞斯某些品系猪,红细胞抗原为H系统血型的猪也多为应激易感猪。易感猪较容易受惊,难以管教,常表现肌肉和尾部发抖。

3、饲养及管理因素,如饥饿或过饱、日粮成分或饲养水平急变更、饮水不足、突然变更饲养管理规程或更换饲养人员、饲养密度或组群过大、断奶、转群、驱赶、抓捕、去势、打耳号、断尾等。

临床表现:

猝死性(或突毙)

猝死应激综合征或称突毙综合征,主要是猪受强烈应激原的刺激时,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如配种时公猪过度兴奋而猝死;追赶时猪过于惊恐,或运输时过度拥挤等,都可能由于猪神经过于紧张,“交感一肾上腺”系统受到剧烈刺激时活动过强,引起体克或循环虚脱,造成猝然死亡。

恶性高热综合征

主要为运输应激、热应激和拥挤等,如运输途中的肥猪多发生大叶性肺炎,病猪全身颤抖、呼吸困难、发绀、皮肤潮红或呈现紫斑、肌肉僵硬、体温增高,直至死亡。

急性背肌坏死征

多发生于兰德瑞斯猪,在遭受应激之后,急性综合征持续约2周左右时,病猪背肌肿胀和疼痛,棘突拱起或向侧方弯曲,不愿移动位置。当肿胀和疼痛消退后,病肌萎缩,而脊椎棘突凸出,几个月后,可出现某种程度的再生现象。

白猪肉型

应激引起的主要病变某些肌肉苍白、柔软、液汁渗出(白肌肉),尤以背最长肌明显。有的肌肉颜色变得比正常更暗红,即黑硬干猪肉。多数病例剖检见不到特异性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死后迅速出现踝关节僵直及肌肉僵硬。可能见到内脏膨满、肺水肿及细支气管充满泡沫。

胃溃疡型

猪受应激作用引起胃泌素分泌旺盛,形成自体消化,导致胃黏膜发生糜烂和溃疡。急性病例,外表发育良好,易呕吐,胃内容物带血,粪呈煤焦油状。有的胃内大出血,体温下降,黏膜和体表皮肤苍白,突然死亡。慢性病例,食欲不振,体弱,行动迟钝,有时腹痛,弓背伏地,排出暗褐色粪便。若胃壁穿孔,继发腹膜炎死亡。有的猪只在屠宰时才发现胃溃疡。

急性肠炎水肿型

临诊上常见的仔猪下痢、猪水肿病等,多为大肠杆菌引起,与应激反应有关。因为在应激过程中,机体防卫机能降低,大肠杆菌即成条件致病因素,导致非特异性炎性病理过程。

慢性应激综合征

由于应激原强度不大,持续或间断反复引起的反应轻微,易被忽视。实际上它们在猪体内已经形成不良的累积效应,致使其生产性能降低,防卫机能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其生前的血液生化变化,为血清乳酸升高,pH下降,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升高。

防治措施

应加强遗传育种选育繁殖工作,通过氟烷试验或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检测和血型鉴定,逐步淘汰应激易感猪。

尽量减少饲养管理等各方面的应激因素对猪产生压迫感而致病。如改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噪音,避免过冷或过热、潮湿、拥挤,减少驱赶、抓捕、麻醉等各种刺激。运输时避免拥挤、过热,屠宰前避免驱赶和用电棒刺激猪。在可能发生应激之前,使用镇静剂氯丙嗪、安定等并补充硒和维生素E,从而降低应激所致的死亡率。

治疗原则就是镇静和补充皮质激素。首先转移到非应激环境内,用凉水喷洒皮肤。症状轻微的猪可自行恢复,但皮肤发紫、肌肉僵硬的猪则必须使用镇静剂、皮质激素和抗应激药物。如选用盐酸氯丙嗪作为镇静剂,剂量为1~2mg/艇体重。一次肌肉注射,或安定1~7mg/kg体重,一次肌肉注射。也可选用维生素C、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盐酸苯海拉明、水杨酸钠等。使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可静脉注射5%的碳酸氢钠溶液防止酸中毒。

如果你的猪场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联系武老师,武老师电话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zl/90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