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病因观之二

中医的病因观(之二)

----摘自《郑伟达医文集》

“六淫”之寒、暑

寒是冬季的主气,寒邪袭人,有伤寒与中寒之分。凡寒邪伤于肌表,则为“伤寒”,而寒邪直中脏腑的则为“中寒”。寒之病变,又内寒、外寒之分。内寒与外寒(伤寒、中寒)不同,它是人体阳气不足的反映。虽外寒与内寒不同,但他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阳虚内寒的人,容易感受外寒;外寒侵入人体,常损伤人的阳气,导致内寒的产生。

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如寒邪外来,卫阳被郁,就会出现恶寒。若寒邪直中,损伤脾胃之阳,就会出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若寒邪损伤脾肾阳气,以致不能发挥温养肢体,蒸化水谷的作用,便会出现身寒肢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水肿等症状。

(2)寒性凝滞凝滞即是凝结阻滞而不通畅的意思。与天寒地冻,水液凝聚成冰具有同样道理。寒邪使人体的气血凝结阻滞,不能通畅流行,往往发生疼痛,即所谓“不通则痛”,所以寒邪是形成多种痛证的原因之一。如外伤于寒,使营卫凝涩,则周身疼痛;寒邪直中肠胃,则脘腹疼痛等等。

(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如寒邪侵皮毛腠理,则毛窍收缩,卫阳闭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脉紧。寒邪在经络关节,经脉拘急,可致关节不利或肢体冷厥不仁。

常见的寒证

(1)风寒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咳嗽,甚至喘息,头痛身痛,肢节疼痛。

(2)寒痹(痛痹)证关节剧烈疼痛,屈伸不利,得热则减,遇冷加重。

(3)寒伤脾胃肠鸣泄泻,脘腹疼痛,呕吐少食。

暑是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其发病独见于夏令,所以有“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的说法。

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是夏令自然界炎热之气,所以属于阳邪。感暑而病者,可出现高热、口渴、脉洪、汗多等症状。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入人体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则津伤,见口渴喜饮,心烦,小便短赤等症状。汗出太多,则气也随之而耗损,出现气短乏力。津气耗损太过,甚至可以引起冷汗不止,喘息气微,脉微欲绝的虚脱证。

(3)暑多挟湿暑季在气候炎热的同时,雨量也比较多,所以在感受暑热的同时,常并感温邪,因而有“暑多挟湿”的说法。暑邪挟湿,除暑的见症外,还可以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脉濡、苔腻等“湿”的症状。

常见的暑证

(1)伤暑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小便短赤等。

(2)中暑轻者头晕恶心,心烦胸闷;重者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见面垢喘咳,冷汗不止,手足厥冷,脉大而虚等症。

(3)暑湿证身热,午后为甚,胸闷恶心,食欲不振,心烦口渴,大便溏,小便黄,脉濡,舌苔黄腻。

本文由医院

媒体工作室提供

医院创建于年,国家医保、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由吴孟超院士担任名誉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办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郑伟达教授担任院长。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yy/8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