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启了“高温烘烤”模式,各地中暑患者急速增多。湖南中医院急诊科,在一个周末两天时间就收治了9位中暑患者。7月26日,医院一位娭毑中暑不幸身亡
“近期持续高温,各类中暑患者有所增加,”湖南中医附一急诊科文爱珍主任介绍说,“除了高温、烈日暴晒等原因外,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医生表示:高温酷热的天气,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安,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皮肤发烫、抽筋、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出现虚脱或短暂晕厥,甚至可能死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暑”。
病例:娭毑家中不开空调“捂”中暑,不幸身亡
不单是在烈日下户外工作而中暑的建筑工或者环卫工,中暑的患者有不少是老年人,他们并没有在烈日下暴晒,而是“宅”在家里“捂”中暑了。
7月26日下午2时许,医院收治了一名63岁的患者,医院时已无生命体征,但全身滚烫,考虑为非劳力热射病(重度中暑的一种)。医生介绍,这几天长沙天热,家属说娭毑家中只有风扇没有空调。
娭毑今年63岁,家住香樟路。家属介绍,因为住的是老房子,家里一直没有空调,只有风扇。当天上午,娭毑就有些发烧,因为家中就老两口在家,老伴没能发现娭毑的症状。到中午1时许,娭毑开始出现意识障碍,人变得不清醒。老伴赶紧打电话给孩子,将娭毑送到了医院。
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周世方介绍,医院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但全身滚烫,考虑为非劳力性热射病引发的心跳停止。
周世方介绍,一般工人等在太阳直射下引起的重度中暑,为劳力性热射病。而像娭毑这样在自己家中中暑属于非劳力性热射病,均是重症中暑的一种。“患者体温调节中枢有缺陷,再加上其他原因,多方面引发疾病。”
周世方提醒,热射病发病起来进展非常快,一旦发现家人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及时送医。
老人中暑的原因可能跟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部分老人住在老城区,房间通风不畅,屋内气温较高。大部分中暑老人不愿意吹空调,靠电扇或者扇扇子纳凉。有些老人在高温天气下仍然关门关窗,或者在家穿着袜子,把自己热得头晕恶心,仍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暑了,觉得喝点水或者绿豆汤就能解暑,最后中暑医院治疗。
分析:为什么会发生高温中暑?
为什么会发生高温中暑呢?医生解释,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疾病,按严重程度轻重可分为热疹、晒伤、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主要表现为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支招:专家教你如何防治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湖南中医附一急诊科文爱珍主任推荐以下6招:
第一招:在高温季节,大家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16点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阳光最为强烈,发生中暑的概率是平时的10倍!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
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等。
第二招:身边备一些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清凉油、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第三招: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织物,利于透气及散热;避免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第四招: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想起喝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淡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惫,茶水里含钾,是比较好的消暑饮品。
第五招: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最佳就寝时间是22点至23点,最佳起床时间是早晨5点30分至6点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第六招:多食西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的营养之需。
发现中暑我们怎么办?
如何辨别中暑?发现对方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的症状,需尽快就医。如果是婴幼儿,发现他哭闹不安,摸他额头发烫,吃东西吃得少,就要注意将他送医。
出现中暑症状时,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要先保证空气流通,再通过物理方法让体温降下来。可用电风扇对着对方吹,再用抹布沾30℃左右的水抹向全身散热。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不论使用何种方法,都要迅速将患者体温降到38℃以下,千万不要给患者喝水,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