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匠·心
誉·行·致·远
五一小长假已经来啦!喝酒、聚餐、外出旅游少不了。聚餐喝酒暴饮暴食带来的肠胃不适,和旅行过程中的水土不服、食欲不振等等,都会大大影响五一的假期体验。如何预防“水土不服和肠胃不适”,听听中医怎么看。
水土不服 旅行中稍不注意饮食问题,易导致感染性腹泻。中医学认为,腹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病因或为感受湿邪,脾阳受损,或是恣食油腻,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等因素影响脾胃运化失司,小肠受盛及大肠传导功能失调而致泄泻。中医将泄泻分为七种类型
中医将泄泻分为七种类型,“旅行者腹泻病”常表现为外感泄泻,多挟表证,辨证当进一步辨其属于寒湿、湿热与暑湿证。 寒湿者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湿热泄泻,腹痛即泻,泻下急迫,肛门灼热,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甚至带黏液、脓血,烦热口渴,小便短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暑湿泄泻,多发于夏暑炎热之时,除泄泻外,兼发热心烦,胸闷脘痞,泛恶纳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濡数。 伤食者,以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为特点,兼有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脾胃虚弱者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红,脉细弱。 肝气乘脾者常常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舌薄白或薄腻,脉细弦。 肾阳虚衰之泄泻,俗称“五更泻”,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兼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大部分患者起病较急,属于急性暴泻居多,病情较轻,少数者治不及时或未行彻底治疗,易由实转虚,变为慢性久泻,病情易反复难愈。如何预防腹泻
建议旅行前可提前准备健胃消食片、黄连素、蒙脱石散、整肠生等胃肠药或止泻肚脐贴等随身携带。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中医认为健脾养胃,温补脾肾是关键。1.进食不要贪凉,还是以温热、清淡、易于消化食物为原则。
2.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未煮熟的食物和饮水,水果宜选用需削皮的水果。
3.平素饭前便后勤洗手,用餐时宜选择卫生清洁的餐厅,建议饮用热茶、热咖啡、煮沸过的热开水、矿泉水,适当补充足量活性益生菌,对预防水土不服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都有帮助。
出现腹泻如何处理
旅行中的腹泻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还会出现低热、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 一旦腹泻剧烈时最好暂时先禁食肥甘厚味,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可少量多次进食淡盐水、白米粥,适当补充糖盐水或电解质液,或是吃些熟蒜止泻。 若受寒中暑后出现的腹泻可选用藿香正气水; 湿热腹泻腹痛伴有口渴者,宜使用葛根芩连胶丸; 脾胃虚弱所致腹泻,可用人参健脾丸等; 以上药物均可在当地药店酌情选购。 待肠胃功能恢复后也要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注意
绝大多数病人症状较轻,1-3天可自愈,预后良好。 若病情严重,体质较差,或迁延不愈,或合并其他并发症者,尤其老人及幼儿,千万勿随意自行服用抗生素,医院就诊。肠胃不适同时过节期间喝酒聚餐,贪吃辛辣刺激食物,都有可能让肠胃不适。在增加胃部负担的同时还会提高胃疾发病率,因此大家需要正确的明辨“胃火旺盛”的症状并及时的给胃部泻火。那么具体的症状有哪些呢?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胃部灼痛
热邪之气壅滞会导致胃气流通不畅,因为不通而有灼热疼痛的不适,同时会削弱胃部消化吸收能力。另外胃火旺盛会损伤胃部津液,患者主述有口干舌燥以及便秘的问题。
二、舌苔厚腻,口臭严重
胃火旺盛会导致胃部浊气增多且上冲,患者的舌苔发白且又厚又腻,同时还会有口气异味严重的问题,一般早上起床后口臭口干的症状会更为严重。
三、嘴角反复长痘痘
胃火旺盛导致毒素积蓄在胃部,如果不能及时降胃火和清除体内毒素,胃火就会上升到脸部并使嘴巴四周经常反复长痘。
四、生疮牙痛
进食辛辣上火食物会使胃火旺盛并容易殃及口腔牙齿,火气灼伤牙齿和牙龈会引发牙龈肿痛的不适,甚至会频繁出现化脓或口腔溃疡症状。
五、吃得快也饿得快
胃部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胃火旺盛容易扰乱胃肠功能并引发消化功能亢进的问题,其表现多为容易饥饿且常常需要不断的进食。
胃火旺盛会损伤胃部并诱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所以胃火旺盛的时候有必要及时的采取泻火的措施,此时适当的服用泻火药或者进食泻火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注:了解更多名医动态请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