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预防中暑的知识又该增加啦

收藏自贡五一假期超强吃喝攻略 http://www.zigongshizx.com/zgsxs/8903.html

HELLOSUMMER

拥有西瓜君的夏天,终于来了~

酷暑·中暑

随着入夏气温不断攀升,这个季节特有的问题凸显出来了--中暑!

防疫·防中暑

随着防疫的常态化,特殊时期既要抗疫,又要注意预防中暑!

佩戴口罩使人面部闷热,加之自身呼出的湿气被口罩遮挡,延长喉咙对“口渴”的反射弧,使人主动补水不及时。

如何在有效抗疫的同时积极预防中暑?

儿童中暑

儿童中暑是指年长儿(2-3岁)多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或在烈日下直接曝晒时间过长,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失控,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神经系统损害等一系列症状。

超高热型·中暑

高湿闷热环境下突然发生高热;这一类患儿可表现为无汗、皮肤干燥灼热,并有烦躁、寒战、苍白、心跳和呼吸加速,甚至出现痉挛或惊厥,进入昏迷状态。急性感染时若对高热的护理不当,采用增加衣被使热度急剧升高,体温可达40°C以上。

热衰竭型中暑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面色苍白、乏力及肌肉痉挛、意识淡漠、运动失调,可出现晕厥。由于高热、大量出汗,体液中水与氯化钠大量丧失,呈现严重脱水征;尿少、舌干、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迅速发生虚脱或休克。

上述两型可以相互转换,可以单独表现为高热无汗:也可高热大汗后停止排汗,使体温再度升高;也可混合交叉出现,使病情复杂化。

热痉挛型中暑

出汗丧失大量氯化钠而又未及时补充时,可引起肌肉(腓肠肌)疼痛及痉挛。

日射病

小儿在烈日下曝晒过久可引起日射病,头部温度可达40-42°C,而腋温正常。患儿可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或突然晕倒。

婴幼儿暑热症

暑热症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少见。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地区多见。发病集中在6~8月,并与气温升高、气候炎热关系密切,气温愈高发病愈多,且随气温升高而病情加重。秋凉以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

正确处理措施

首先迅速搬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医院诊治。

护理可采用温水浴,方法是:以34℃~35℃左右的温水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分别在上、下午及晚上临睡前进行,宜至体温下降和恢复正常后逐渐减少和停止。同时应注意避免受凉。患儿发热较高时,用冷毛巾湿敷孩子头部。若出现高热抽搐要及时就医。

预防

首先要保证摄入充足的水分、确保盐分补给,尤其是在人运动时或运动之后。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由于戴口罩会延长我们对口渴的反应,一定要提醒神兽们及时补充水分!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莱、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及身体所需的盐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也是不错的选择。

预防

切记要定时找个阴凉宽敞的地方,摘下口罩适当地通风、透气、喝水,让自己的体温降下来。

外出注意防晒,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长时间行走,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预防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有助于预防中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wh/90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