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北京连续的高温黄色预警,意味着中暑高发期要来了。小编最近也是感到浑身无力,为此,小编特别提醒,中暑不可小觑。
中暑的三种症状搜索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37.5℃。
轻症中暑症状:除出现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体温>38.5℃。
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晕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40℃。
三大因素促使中暑发生
1产热增加如高温或高湿、烈日或通风不良环境中长时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增强,均可使产热增加。
2热适应差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肥胖、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少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人群突然进入热区旅游或工作,恒温下作业的人群突然进入高温环境,均可能中暑。
3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穿紧身或透气不良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症、大面积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抗胆碱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酚噻嗪类药物,以及脱水、休克、心力衰竭等循环功能不全,均可导致散热障碍。
发现中暑,怎么处理?搜索当发现自己或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应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平卧并解开衣扣。
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茶水,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重症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平卧,医院进行救治。搬运患者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
如何预防中暑?搜索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勤洗澡,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少喝酒及咖啡。高温作业下要做好劳动保健。
经常喝水,不要喝冰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淡茶水、牛奶也是极好的消暑饮品。多吃各类凉性蔬菜瓜果:如冬瓜、丝瓜、黄瓜、南瓜、番茄、茄子、生菜、芦笋、苦瓜、菜瓜、甜瓜、西瓜等。
应进行耐热锻炼。坐班族在享受到空调带来凉爽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一旦出现停电或者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中暑。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在办公室里要多喝水,补充水分;冷饮不要多吃,否则会导致肠胃疾病;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
户外活动尽量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宜安排做长时间的登山或远足等活动。老人、儿童、孕妇及有慢性疾病的人,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不要长期呆在高温潮湿的环境里。
充足睡眠很重要。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