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治疗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index.html
长城脚下,黄河之畔,位于蒙陕宁3省交界处的上海庙,两座高标准、现代化的矿山向阳而生。一群沂蒙钢铁汉背井离乡,在荒无人烟的毛乌素沙漠里拓荒求生建设家园,经千锤百炼,终玉汝而成。面对困难,上矿儿女坦诚相对,将命悬一线濒临淘汰的“僵尸企业”打造成温情的“第二家园”。翻开上海庙矿业公司省外创业的历史长卷,那人、那事、那景让人难忘,更让人动容。那是扎根矿山,殚精竭虑为矿山谋发展做贡献的共产党员;是以梦为马,热血青春驻矿山的共青团员;是脚踏实地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守安全的先锋模范;是不屈不挠不罢休、越挫越勇越向前的一线员工;是一心一意为公忙,两袖清风为上矿的退休老职工;也是心系上矿发展,逐梦上矿未来,奉献上矿事业的上矿儿女。他们虽平凡却不屈于平淡,在上海庙矿业公司传承演绎着奉献精神。
本期,我们为您推出《奉献上海庙之一:大漠深处有我家》,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
《大漠深处有我家》
小时候,我常坐在炕头上听老人们唱《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最爱听大伯讲述他当年当兵打仗的故事,他15岁参加八路军,18岁入党,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他作战勇敢、冲锋在前,数次立功受奖,至今大腿内还有未取出的弹片,退伍后在村里担任支部书记直至退休。潜移默化,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对中国共产党无限崇敬和热爱的种子,我暗暗发誓,长大后也要像大伯一样冲锋在前,当一名顽强的共产党员。
我叫唐峰,现任上海庙矿业公司副总政工师、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工会副主席。
年2月,当人们还沉浸在“年味”里的时候,我却告别了生我养我的蒙山沂水,追寻临矿集团“开发省外资源,打造百年临矿”的战略目标,第一批来到内蒙古上海庙。
那年我38岁,上有70多岁的高堂老母,下有不到10岁少不更事的爱子,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要舍下一大家子到多公里远的“外乡”去闯荡,真的是一次艰难的抉择。那天,父亲半蹲在炕边,闷头使劲抽着旱烟,母亲站在火炉边不时撩起围裙擦拭眼角,妻子坐在炕边面露愁容、拍着睡熟的儿子,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不安。过了许久,妻子开口了:“我不同意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班,家里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的,谁管?”
一转眼母亲的围裙一角已经湿透,父亲长叹一口气:“唉,舍家撇业的,在老家怎么还挣不到一口饭?”
当天晚上,一家人都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天还未亮,大伯就来到我家,若有所思地说:“临矿集团养活了咱们一家人,知恩要图报,在它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冲在前面。你都快‘不惑’的人了,还不是个党员,还是到艰苦的地方磨炼磨炼吧,争取来个‘火线入党’!”
随后,大伯又给我们讲起当年沂蒙人民“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匹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故事。
“行,我去!”一瞬间,压在我心头的石头“飞”了,“爸、妈,我们晚辈都是听着大伯的红色故事长大的,我有这个觉悟,这也是组织对我的考验,我不能扯后腿!”
妻子流着泪使劲地点头,一家人的脸上豁然放晴,忙着为我准备行囊。
决定去内蒙古前,我去了一趟岳父家,当时岳父已到癌症晚期,他怕我到那里水土不服,叮嘱我一定要带上一包家乡的黄土,喝水时放上一撮,我知道他是舍不得我走。他用已经沙哑的嗓音说:“孩子,放心去吧,在那边好好工作,不能丢人,更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
岳父的话,让我在悲伤之余又充满了力量。他是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完全不计个人得失,想到的依然是“大家”。我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在他面前掉泪,这一别,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可为了事业,我又不得不离开。
2月21日,是正式出发的日子。妈妈和妻子很早就起来了,特意为我包了水饺,老人不停地念叨:“上车饺子下车面,图个吉利!”
以前我每次离家都会吃水饺,一吃就是十几年。这一次远离家乡,不知何时才能再吃到这熟悉的味道!我赶紧擦掉眼泪,此时的我不能软弱,不能退缩……
就这样,我们背起行囊告别亲人,怀着对内蒙古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展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来到上海庙矿区,气候、生活习俗和家乡有很大差别,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难题就是——千里之外,何以为家?最初我们在鄂托克前旗租用宾馆和当地牧民两间土房,后来租用了某企业两排13间平房,并在工地上搭建帐篷,直到一座“四合院”建成启用,上矿人才算有了自己的“家”。
初到榆树井煤矿工地,除了茫茫沙漠,别无长物。为了抵御风沙和日晒,我们在工地上建了两间板房,吃住都在里面,当时绿化少,风沙多,沙尘暴时常光顾,板房密封不好,一刮风,锅里、碗里全是沙子,有时正吃着饭,一阵风来,饭碗里像撒了一层“芝麻盐”。很快,我们同来的5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皮肤干裂、脱皮,流鼻血,拉肚子到虚脱是我们共同的“遭遇”。
虽然艰难,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打退堂鼓。共产党员、机电科科长李英新事事走在前,干在前。有一次我们在沙漠里放线测量,他和同行的小杨走得太远迷了路。时值6月,沙漠的太阳很毒,沙子被烤得滚烫,不一会儿就喝光了随身携带的水。他俩翻过一个沙头又一个沙头,跋涉数小时才和我们碰面,只见他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嘴唇发紫,全身发烫,他中暑了!一旁的小杨说,李英新一路上没向他吐露一句自己身体不适,反而有说有笑给他加油打气,最后半壶水是李英新“命令”他喝下去的。
转眼,在上海庙矿区的第一个春节快到了,忙碌了大半年,大家都盼望着能回家团圆,可是这里必须有一人留守。大家互相推劝,纷纷要求留下,商量半天没有结果。李英新笑嘻嘻地说还是抓阄决定吧,等大家都抓完他最后一个抓,结果那年他“获胜”留下了。后来多次都用这个法子“裁决”,每次的结果都是他“中奖”,每次他都乐乐呵呵地“领奖”。大伙心里不落忍,都想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他,他坚决不同意,打趣道:“我这手气太棒了,可以去买彩票了!”
直到几年后,人们才明白这抓阄里边大有“学问”,原来,他每次都会给自己暗藏一个,这样无论怎样抓,其结果都对自己“有利”。对此我心怀内疚,深受感动,他却淡淡地说:“那时候就我一个人是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应该多为大家着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上矿人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终于在大漠深处建成了温馨美丽的第二故乡。在“李英新们”的影响带动下,在大伯的千叮万嘱和红色故事的熏陶下,我立志入党、孜孜以求,终于加入了敬爱的党组织,用我入党的初心,扎根上海庙,奉献上海庙。
年3月底,我调任公司总务科科长兼工会副主席。我立足满足职工基本生活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系列民生工程,打造上矿“家”文化。参与完成了建设幼儿园、虚拟社区,改善食堂、打造标准化宿舍,开设有线电视、无线网、免费电话、自动售货机、职工福利中心、健身器材、迷你KTV、洗衣房等38项惠民工程,为身在异乡的上矿人营造了幸福家园。
刚到总务科,我就接到一项“硬任务”,要把停业的公司幼儿园重新办起来,彻底解决职工子女的入托难。当时公办幼儿园的手续办理特别严格,公司又刚刚复工复产,在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困难重重。我们必须及时完成手续办理及改造工程,确保孩子们在9月1日前入园。经过摸底登记,有意向入园的有40多个孩子,时间不等人!这些家庭的期望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不能有丝毫含糊和退缩,只能大胆往前走。
那段时间,为了充实师资队伍,我们每天都奔波于当地教育系统和师资培训班之间。踏着晨光赶路,披着星辉回家,苦等了无数个“闭门羹”,赔上一个又一个笑脸,终于一一搞定了相关手续。可是,幼儿园改造时又遇到了难题,很多娱乐设施商家坚持付款才发货,而公司规定货到才付款。尽管费尽口舌,就是不给发货,眼瞅还有不满1个月就到了开学季,这下真把我给难住了。
无奈之时,我给老家的大伯打了个电话,希望他能帮我想想路子。这么多年,遇到难缠棘手的事我总是第一时间找大伯,他的决断总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这还用问?你不会自己先垫付吗!”年过八旬的大伯二话不说,“你都是一名党员了,哪能连这点奉献精神都没有?要为‘大家’舍‘小家’!”
电话那头,大伯滔滔不绝给我讲起当年他们在前线作战缺粮时,党员把自己的军粮慷慨分给新兵的故事。
“我们连活命的军粮都能分给战友,你,你……”
大伯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羞红了脸,相比他这个党龄50多年的老党员来说,我的差距真是十万八千里!
没几天,妻子给我汇来10万元,其中就有大伯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钱。妻子说,大伯知道咱家刚买房,手头不宽裕,就拿了4万元过来。
“当初我鼓励他去内蒙古,也应承,有困难给大伯说,我会尽我这把老骨头的微薄之力。当个党员,就要顶天立地,不当孬种!”
家人都知道,大伯腿里至今未取出的弹片时常发作,隐隐作痛,医院建议他手术,可大伯不听劝,选择保守治疗,省下的钱却拿出来献爱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来到内蒙古14年多了,我在迷茫摸索、砥砺前行中,成长为一名上矿的忠诚“老兵”。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上矿这个大家庭,妻子看着我们爷俩都来了,也追随而来,在沂蒙佳苑小区安了家,内蒙古成了我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如今,大伯虽已满头花白,但精神矍铄。我每次回老家看望他,他的胸前总是别着一枚鲜红的党徽,他每每慈祥地端详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党员做事要善始善终,一定要“死心塌地”在上海庙干下去!(唐峰)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