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几天了
盼了许久的降温终于来了
不要高兴的太早哦
现在还处在三伏天中的“末伏”
秋老虎也正虎视眈眈呢
好热啊
出去走走
可能会发烧、头晕、恶心、呕吐、腹泻……
以为是中暑了
小心
提防这些“假中暑”
不少疾病早期的症状跟中暑比较像,难以区分。在以往,因为这种情况时常出现,不少人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耽误了病情,结果受苦的还是自己。
今天我们来讲其中的一种——晕厥。
“假中暑”与“真晕厥”
晕厥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它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它的前驱症状与中暑相似:表现为
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这种情况主要在晕厥发作前约一分钟出现。
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可发现瞳孔散大,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续2到3分钟。
患者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混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极度疲劳、嗜睡,可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
突发晕厥别着急!对症治疗是王道!
晕厥的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患者表现为突然倒地丧失意识,因而容易引起慌乱甚至不知所措。
河北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水祥教授提醒,晕厥后不要慌乱恐惧,医院就诊查明病因,看看是属于良性晕厥还是恶性晕厥,是心脏因素引起的,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再根据具体病因做出相应的治疗。
晕厥病因多,心源性晕厥需警惕
发生晕厥的原因有很多:
?受情绪、闷热天气、空腹、剧烈运动或咳嗽、排尿、疼痛等因素一般会很快恢复、无后遗症,通常不需要药物。
?因体位变化导致的晕厥,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性晕厥,以及心源性晕厥。杨水祥教授表示,心源性晕厥在晕厥中较常见,由于病情凶险,是其中特别需要警惕的一种。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了解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指由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致的晕厥,主要由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杨水祥教授提醒,心源性晕厥常见于老年人,病情较凶险,发生猝死的概率很高。他建议,如果中老年人平时已有心血管疾病,又发生了晕厥,则应想到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最好及时就诊评估,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植入起搏器治疗
杨水祥说,对于这一类的晕厥,必要时可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心脏转复除颤仪等进行治疗。他还说,心脏起搏器往往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缓慢型心律失常引起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黑矇、一过性晕厥等。
▲缓慢型心律失常心电图
?医生评估后认为,患者有发生心跳骤停的危险(即便此时患者并未感觉明显不适),如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大于3秒)、阻滞部位比较靠近心室部位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存在治疗矛盾,如慢一快综合征患者,发作性的心动过速会引起明显不适,而治疗或预防心率快的药物又会加重其原有的心跳慢现象。这些时候,均建议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
延伸: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所起的治疗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发送电脉冲,通过电极导线传导,刺激心肌,从而调节改善心率,治疗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查看)
心脏起搏器的电脉冲刺激越接近心脏原有的脉冲刺激位置,心脏收缩搏动节律就越接近生理性,治疗效果就越好。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安装方法,电极导线往往安装在心尖部位,所产生的电脉冲刺激发生的心脏收缩节律与心脏生理节律并不能太好地保持一致,从而有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心功能,因此不能说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既然传统的不好,那怎么办呢?
杨水祥教授表示,心脏有一个心肌部位称为“希氏束”,处于心房和心室之间,若将心脏起搏器的电极放置在这一位置或者该位置附近,那么心脏的收缩节律则会更加接近于生理性收缩搏动。但操作中电极极难定位到这一位置。
鉴于此,杨水祥教授在总结手术经验的基础上,改善手法,终于在不使用特殊器械的情况下,单纯通过手法操作,使电极导线安装在希氏束附近,从而达到了生理性起搏。
希氏束起搏器更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希氏束起搏是唯一能模拟正常心脏激动和传导的起搏方式,可最大限度的实现心室的电、机械同步。那么,希氏束起搏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查看优势)
1、可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显著改善心功能、实现生理性起搏及心室再同步。
2、对于房颤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希氏束起搏加房室结消融治疗可有效的控制心室率并改善房颤伴心衰患者的预后。
3、希氏束起搏对于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及死亡风险的效果更佳显著。
4、希氏束长约1.8cm为希氏束起搏电极的心室侧放置提供了保证。
简单来说,不仅更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并可减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同时,我们还采取加上螺旋电极,操作更方便,也较好地解决了电极脱位的问题。
植入起搏器后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医院的患者张女士,既往10余年“心脏病史”,反复出现晕厥,继发室颤,前后除颤8次才“猝死生还”。如此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她却坚决排斥起搏器的有效治疗。
这是为什么呢?追问之下,张女士说出了大概很多患者都会担心的问题:担心自己会”会成为一个“机器人”,乘车、旅行、购物,甚至打电话等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因而不愿植入起搏器治疗。
杨永祥说,这是很多患者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植入起搏器后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更不会因此变成“机器人”。手术后最初的几周内,患者需避免植入侧上肢剧烈活动或提重物,其余日常活动是可以进行的。
▲当前起搏器大小和手表表盘大小相当
日常旅行、外出、乘车、购物都是可以正常进行的,患者需随身携带起搏器信息卡,这样在机场安检时出示后可顺利通过安检,以免起搏器金属外壳引起检测器报警。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可快速通过超市、车站的探测器,起搏器工作状态是不受影响的。
▲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电极,起搏器置于左侧锁骨下区域皮下
植入起搏器后患者也可正常接打电话,只需避免将手机长时间放置于起搏器上面。
?专家档案
杨水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病科主任;“京城名医”(第二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名医”评选);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业务专长:擅长心律失常-房颤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衰心脏再同步化及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等技术。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丰富。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医院“心律失常门诊”
预约—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陈雪
编辑/夏惠芳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帮主工资涨5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