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今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月12日白天,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江汉西部、江南以及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山东北部、山西西南部、陕西、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偏南地区、上海、浙江南部、重庆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以上来自网络)
于是乎,小辰看下一下南昌天气~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要到了。随着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波高温天气来临,南北相继进入“烧烤模式”,今天起正式开启“高烧入伏”。
什么是三伏?小辰偷偷科普了一下:
三伏天分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为10天,中伏有时10天、有时20天。在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夏至节气过后,地表热量仍然在不断积累、直至最高峰,这就是三伏天最热的根本原因。气象学上的高温指日最高气温达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现象。如果达到或超过37摄氏度,就称为酷暑。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始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每10天出现一个庚日。由于各年庚日不同,所以入伏的时间各年也不一样。
当然,连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影响生理、心理健康,造成皮肤损伤,肌肉痉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事件。
高温来袭,需要注意哪些呢?
防中暑:口渴前就要有意识补充水分适当减少外出时间
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下,人易发生中暑,表现为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或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出现昏厥、昏迷、痉挛。
为预防中暑,提醒注意四个方面。白天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防止皮肤灼伤;在户外工作时,最好带好冰凉的饮料,以及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必要的防暑药品;在口渴前就要有意识地补充水分,在极热极渴的时候,不要大量喝冷饮;如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并在短时间内未有明显改善,应立刻就医,避免出现脱水、虚脱、昏厥等严重症状。
卫生专家建议,应尽量减少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或作业。当气温达到35℃以上,建议爱好运动的朋友要停止运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防空调病:注意生活细节,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空调病
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应放置几分钟后再食用,冰凉的刺激性食品和物品也应少用,尤其是小孩和在生理期的女性。注意不要让空调直吹头部,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防胃肠感染:食用冰箱内食物需高温加热
应合理饮食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感染。饮食需清淡,尽量避免高蛋白质、高脂肪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勤洗手,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适量饮淡盐水、凉茶、绿豆汤等。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再次食用前一定要高温充分加热。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品。
防心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复发
暑期也是一部分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应注意预防和控制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人会感到胸闷、气短,严重时易导致急性发作,甚至死亡。此类患者应定期检查,按时服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防动物咬伤:被咬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水冲洗
每年的7月份后,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阶段。家长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注意交通安全。家长应注意公路沿线学校、村庄的儿童,不要让其在公路上玩耍、嬉戏和打闹,以免发生交通意外。第二,避免孩子溺水。家长或监护人应加强看护。第三,谨防儿童被宠物咬、抓伤。暑期动物烦躁易怒伤人,儿童是被动物咬伤的重点人群。被动物咬、抓伤后,家长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然后用75%酒精或2%-3%碘酒涂擦,随后立即接种疫苗。
高温“桑拿”天儿,您准备好了吗?
启辰——匠心匠品与你同行
启辰南昌泰辰东湖专营店
销售-
24小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