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穴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治:发烧。
2、穴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动过速。
3、穴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治:心动过缓。
4、穴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治:失眠症。
5、穴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治:多汗症。
6、穴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治:足心热。
7、穴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治:头痛。
8、穴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治:头顶痛。
9、穴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治:偏头痛。
10、穴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治:哮喘。
11、穴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治:腹泻。
12、穴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治:高血压。
13、穴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14、穴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治:白内障。
15、穴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脑疲倦,(醒脑)
16、穴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治:眼皮浮肿。
17、穴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主治:肩周炎。
18、穴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
19、穴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20、穴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治:足跟痛。
21、穴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主治:小儿厌食症。
22、穴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治:小儿遗尿(肾虚)
23、穴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主治:喉头肿痛
24、穴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主治:鼻出血。
25、穴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主治:鼻窦炎。
26、穴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主治:急性结膜炎。
27、穴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主治:麦粒肿。
28、穴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主治:冠心痛,止痛。
29、穴名:元骏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30、穴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主治:失眠。
31、穴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便秘。
32、穴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
主治:失眠、偏头痛。
33、穴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34、穴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主治:失眠、足跟痛。
35、穴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
主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36、穴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落枕。
37、穴名:太阳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
38、穴名: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晕厥。
39、穴名:人中(任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休克。
40、穴名: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高血压.
41、穴名: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
取穴方法: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主治:呃逆。
42、穴名: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取穴方法:
主治:止呕吐.
43、穴名:天枢(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治:便秘
44、穴名:脚后跟
取穴方法: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止鼻血。
45、穴名: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胆绞痛.
46、穴名: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肾绞痛。
47、穴名:至阳(督脉)
取穴方法: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缓解心绞痛.
中医急救穴位及手法
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1、点穴手法 (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2、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 二、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症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 1、点穴手法 (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推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处,以肤热烫为度。 (3)拍心窝:用手动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窝处。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5)捏脚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脚趾,进行有节奏的握捏。 (6)按太阳:用两姆指按太阳穴。 (7)拿眉轮:用姆、食指对拿眼匡眉轮。 2、急救选用穴:人中、印堂、百会、风池、承浆、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脘、内关、外关、肩井、少商。 三、误死:误死都见于平日无病者,突然在坐、卧或行走时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过度,突然昏死。 1、点穴手法 (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惊动则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别点压在人中、承浆穴上。两穴分别通于督脉、仁脉。 (4)掐十宣、气喘穴。 (5)揉丹田:用掌贴于丹田处,按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6)振耳心:用手指伸于耳内微微振动,然后放松。 2、急救选用穴:合谷、内关、外关、少商、大陵、神门、百会、哑门、印堂、太阳、地机、行间、至阴、涌泉。 四、痧症:因患者体虚,正气不足,外界秽浊疠气之邪承乘隙侵入机体,使气血阻滞,气机失常而发病。症见全身胀累,四肢无力,唇青面赤。 1、点穴手法 (1)拿肩胛:用手指深拿肩甲胛处筋,进行反覆拿提。 (2)推额面:用手指分别推额面,印堂至太阳处。 (3)揉五心:用手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4)掐少商、少泽:用手指深掐少商、少泽穴处。 (5)擦颈后:术者沾酒擦颈后窝,及风池、哑门、大椎等穴。 (6)拍肘、膝窝:术者沾酒或水拍打肘窝、膝窝,以近肤热红为度。 2、急救选用项:人中、陀脊、合谷、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然谷、少冲、委中。 五、中毒:因误吃各种有毒药物或食物中毒。症见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神色大变、睕腹疼痛。 1、点穴手法 (1)探喉头:术者迅速用手指伸进患者口中,轻微地拨动喉头催吐。 (2)推任脉:从脐中推向膻中,反复多次,使患者有呕吐感。 (3)揉中脘:中指点揉中脘穴。 (4)掐委中:用指深陷委中穴。 (5)拍大椎:用白水沾于手上拍打大椎穴。 2、急救选用穴:人中、承浆、合谷、劳宫、足三里、涌泉、行间、天枢、脐中四边。 六、溺水:因水吸入体内,闭塞呼吸,使气血停顿。症见人事不省,脉息全无。 1、点穴手法 (1)按压胸背:患者俯卧,头低足高。术者用手按压胸背,应有节奏地一按一松。 (2)吹鼻吸嘴:使患者平躺。术者将气吹入鼻内,然后捏住。用口对著患者的口深深吸气,须反覆多次。 (3)推手足三阴:从指(趾)端内侧向身躯部推行。 (4)揉五心:用手擦揉手心、足心、背心,以肤热为度。 (5)吹窍穴:用气吹动耳窍。 (6)掐十宣:用手指深陷十宣穴。 2、急救选用穴:太阳、人中、地机、合谷、大陵、内关、外关、血海、气海。 七、中风:中风多因邪中脏腑或邪中经络所致。其症见突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点穴手法 (1)顶风池、风府:用手指向上顶风池和风府穴。 (2)按内、外关:用拇、食指对按内关、外关穴。 (3)弹拨膏盲:用手指深透膏盲穴,进行左右弹拨。 (4)掐人中、地机、委中:用手指深陷人中、地机、委中三穴。 (5)揉腹部:用掌贴于于腹部,进行揉动。 (6)点足三里:用指点叩足三里穴。 (7)推陀脊:用手指推行佗脊各穴。 2、急救选用穴:十宣、少冲、血海、涌泉、劳宫、大陵、神门、三阳络、三阴交、照海、合谷。 八、癫狂:癫狂是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多因七情所伤,心神不能内守。临床上分癫症、狂症两类。 1、点穴手法 (1)弹卒癫:用手指弹男患者卒癫穴。不可多弹,因振心动神刺激强。 (2)掐人中、后根:术者用手指深陷人中穴和后根处。 (3)拿肩井:用手拿提肩井穴。 (4)揉神门、内关:用手指揉动神门、内关穴。 (5)按神阙、天枢:用手指重按神阙、天枢穴
扫一扫,有惊喜!!!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急性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