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在的天气就是
一不下雨就变热
真的很热......
(7月26日~7月27日高温分布图)
人们出门都是这样婶儿的~
近日,山东潍坊一直处于高温天气。7月24日,市区最高温度一度达到37度,当晚一名男子在自己家中中暑。
当急救人员赶到时,这名男子已经处于昏迷状态,送医途中体温竟高达42度,并伴有低血压、心力衰竭、脑水肿等症状。
男子家中比较贫困,连基本的电扇都没有,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屋内比屋外还热!所以男子在家中中暑!
男子经过抢救,虽然将中暑男子体温降到38度左右,但是患者的脑部和肺部已经严重损伤,已无治愈希望。
在大家印象里小小的中暑,
怎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回复:除了酷热的天气原因外,个人体质也是关键因素。这名中暑患者身体较为虚弱,虽然年龄只有57岁,但看上去像近70岁的老人。而且家属提到,中暑患者平时饭量很少,却嗜酒如命,平均每天能喝一斤酒,事发当晚也疑似饮酒不少。这位中暑患者是典型的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不止山东。近日,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最近这两三天,江苏各地已有8人因中暑身亡!
什么是“热射病”?
中暑分为三个等级,按严重等级分,依次是: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1.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热疲劳)
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
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使血液中钠、氯浓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热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出汗减少致汗闭,可造成体内热蓄积。
早期表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多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热射病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人体器官都需要在一定正常温度下才能正常运作,而一旦器官损伤造成了,并不是总是可逆,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死亡率极高就不难理解了。热射病从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种: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如何预防中暑和“热射病”?
1、很多人夏天爱喝含糖饮料,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酷暑日,汗液里大量流失的是钠离子,因此补含盐的汽水最好。当然,午餐晚餐多喝些汤也能防止脱水。
2、轻薄棉麻着装,外出时着装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3、随身携带防暑药,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市民别忘了把麝香保心丸等“救急”药品备在身边。
4、喝热水比喝冰水更解热,同理,夏天用热水洗澡,比用凉水洗澡更降体温。
5、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下工作,工作环境要注意通风,出汗多时及时补充盐开水。
6、大汗淋漓后,切忌喝冰饮料、洗冷水澡!
吓死宝宝了!大家千万注意防暑降温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