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别好用的穴位,可能被很多同行忽视,笔者在临床经常运用此穴提升阳气,其穴不单是以下所叙之作用,它还有很多其它神奇效果,只要你悟到其中,那么在针灸或艾灸上就可以帮到你很多忙的。
至阳穴:
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配阳陵泉、日月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配心俞、内关主治心律不齐、胸闷、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皮疹、水疱、疼痛为主要特点,属于西医学的病毒类的治疗。
针对皮肤病范畴,青年人发病,因其体质强壮,疼痛尚可以忍受,对于老年人来讲,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疼痛可呈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常持续存在,剧烈难忍,甚至彻夜难眠,一般的止痛药没有效果,因此,止痛成为治疗的首要。
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证明,至阳穴埋元利针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祛邪扶正、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有确切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当诱因使潜伏于神经元中的病毒被激活时,受侵的神经节发放异常电冲动,产生神经痛,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研究表明,至阳穴埋针使脊髓节段有关神经及内脏产生一种独特的刺激感后,加强了中枢神经内痛觉调节系统与痛觉冲动相互作用,对痛觉信号加以抑制,从而产生了更好的镇痛效应,同时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及消炎作用,从而使疾病得以康复。
按摩至阳穴治疗心绞痛的方法:可取一个一角硬币,或其它边缘光滑的硬板,用右手食、拇指夹持,以硬币或硬板的横缘抵住至阳穴,给予重压,局部可有酸胀感。一般在按压至阳穴1分钟之内心绞痛即可缓解,按压4分钟以上,可维持作用时间达20分钟。
按压至阳穴不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立即奏效,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一般每日按压3~4次,或在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前、情绪不佳时按压至阳穴,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
对于抗心绞痛药耐药的病人,按压至阳穴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抗心绞痛药物的效果。人体穴位配伍: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针刺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发作时病人十分痛苦,一般内科方法缓解腹痛快者需半小时以上,慢者达数小时甚至数天。
临床案例:采用针刺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36倒,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年龄17~58岁,平均33岁;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
最长14小时,其中2~4小时18例,5小时12例l~l4小时6例。大部分病人在外
院应用阿托品、维生素K。等治疗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病侧均有典
型的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绞痛,有钻顶感,疼痛向背部及右肩胛放射3O例,呕吐34
例,8例吐出蛔虫卜一2条,16例粪便中查到蛔虫卵.B型超声波显示胆总管内条索状强
回声区,无声影。
2、治疗方法取至阳穴,病人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后,用3o号2寸毫针,直刺1.5寸.得
气后采用泻法,每2分钟运针1次,留针25分钟。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针刺后1分钟内腹痛缓懈为显效;针刺后lj分钟内腹痛缓懈,但1
小时后复发为有效。
腹痛缓懈起效时间最快1分钟,最慢15分钟,其中病程在2~4小时者均在针刺后2分钟内腹痛缓解,病程在5~10小时,均在针刺后5分钟内腹痛缓解,病程在11~14小时者,针刺后1o分钟左右腹痛缓解。
针刺督脉经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机理是通过肝胆管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从而懈除奥狄氏括约肌痉挛,同时加强胆道收缩机能,增强胆道内压力,使蛔虫退出胆道而缓解疼痛。
至阳穴与哪些穴位有关?
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右上腹发生剧烈绞痛,医院较远,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头下寻找压痛敏感点,此点多在阳陵泉穴上。
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并持续按摩2分钟,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肾绞痛是泌尿系统结石所引起的外科急症。由于疼痛剧烈,患者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在内踝上3寸处),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点压劳宫穴治血压
骤升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可按压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可控制血压并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方法为:用大拇指从劳宫穴按压始,逐个按压到每个指尖,左右交换按压,按压时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点压合谷穴治晕厥
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所致晕厥,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病情紧迫,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3分钟,晕厥很快消失。医院对症治疗。
健康提醒:憋尿当心排尿性晕厥
点压足后跟止鼻衄
劳动、外出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鼻出血。在无药、医院又远的情况下,可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起止血作用。
想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请加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