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和强热辐射天气会引起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一旦身体不能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就可能引起体温异常升高,导致中暑。
1.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
除了高温、高湿、烈日暴晒等直接原因外,工作强度过高、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疲劳过度、运动过度,没有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容易发生中暑;此外,饮酒和服用镇静药物也会因散热屏障而导致中暑;肥胖、衣服透气性差、环境温湿度高都会导致中暑。
2.谁中暑的风险最大?
老年人、婴儿、儿童、精神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最容易中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如果在炎热的天气里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的运动,也可能中暑甚至死亡。
3.中暑表现
根据中暑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
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出汗、四肢无力酸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要小心有中暑隐患。
这时候如果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水和盐,短时间内就能恢复。
★轻度中暑
此时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头晕和口渴外,还有脸红、出汗和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和脉搏加快。
如果这段时间处理得当,往往几个小时就能恢复。
★严重中暑
这是最严重的中暑形式,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这种中暑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太阳辐射病和热辐射病。
(1)热痉挛发生在大量出汗和口渴,多喝水和食盐补充不足时,这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
(2)中暑常发生在老年人和短期不能适应高温的人群中。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意识模糊。此时体温可以正常,也可以略高。
(3)太阳辐射疾病主要是由于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引起的。强烈的阳光穿透头部的皮肤和颅骨,造成脑细胞损伤,然后造成脑组织充血水肿。因为受伤主要是在头部,最初的症状通常是严重的头痛、恶心和呕吐、易怒,然后会出现昏迷和抽搐。
(4)热辐射病: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身体产生过多热量,散热不足,会导致体温急剧上升。早期有大量冷汗,随后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小,坐立不安,瞳孔缩小,意识模糊,血压下降,逐渐昏迷伴肢体抽搐;严重的病例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中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中暑患者死亡。
4.如何预防中暑?
改善工作条件,减少高温工时
待在凉爽的环境中,旅行时要避开烈日,并做好防护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
穿棉、麻、丝织物,少穿化纤衣服,涂防晒霜
5.如何应对中暑?
★如发现中暑患者,应及时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松开衣领和腰带,足部适当抬高。
如果条件允许,风扇、空调等。可以用来帮助散热,或者用冷水浸湿的毛巾和冰袋可以放在中暑患者的额头、脖子、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帮助散热。冰袋不应直接放在心前区,以免心脏骤停。
一旦感到不适,及时服用人胆、十滴水、活络正气水等消暑药物,并多喝淡盐水。中暑的人要取少量的水,多次饮用。每次饮酒不超过毫升为宜,避免狂饮。
休息一段时间后,轻度中暑的人如果症状加重而不是减轻,应该及时就医。
对于出现昏迷、高烧、抽搐等症状的重度中暑患者,必须立即拨打,医院抢救。运输过程中注意遮阳中暑患者,使用冰袋等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