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中暑,巧用小穴位

不花钱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在这里 http://www.bzpgy.com/jmqzyf/11581.html

炎热的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很高,天气晴朗酷热,正午时分的地表温度能有将近40℃。

走在大街上,汗流浃背是正常现象,在这样热浪滚滚的季节里,大家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中暑了。

中暑,是外界的暑热之气在体内积蓄,没有及时排出体外,所引起的体内暂时高温,就会导致人体重要脏器机能损坏,引起体液紊乱,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

中暑的表现有哪些▼▼▼

先兆中暑症状:对于具有先兆中暑的人来说,一般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轻症中暑的人除了有先兆中暑的症状之外,还会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已经属于严重中暑状态,如果不及时救治将威胁到生命安全。此类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中暑时,找这几个穴位▼▼▼

从中医角度出发,面对中暑,刺激身上的穴位能很有效的“降暑”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此穴能宣通毛窍,清泻气、分之热,从而加强解表发汗的清热作用。

中暑虚脱会让人突然晕厥,刺激合谷穴能缓解头晕恶心等症状,从而使中暑的人快速苏醒。

中冲穴

中冲穴位于中指末节端中央,在中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中冲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有发散内热、苏厥开窍,清心泄热作用。

夏天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悸等中暑症状时,刺激该穴位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此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清心泻火、宽中理气的作用。

内关穴是中暑时保护您心神的重要关卡,及时的刺激一下这个关卡提醒经络上那些受到暑气侵扰的穴位行动起来,注意防范暑邪的进攻,对保护心神是非常必要的。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有抒压/解除疲劳,疏风清热等作用。

曲池可以起到清泄暑热的作用,一旦出现中暑三大症,即头痛、出汗、口干,可刺激,可以先刺激内关再刺激曲池。

中暑你还可以这样做▼▼▼

面对高温热浪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防护?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吃好、喝好、睡好。

吃好

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准则。肥甘厚味及炎热之品不宜食用,应选具有清淡滋阴成效的食物。吃很多的蔬菜、水果及适当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以弥补体能耗费。

喝好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睡好

夏季温度高,身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出行防护

太阳短波辐射最激烈的时刻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刻外出。出门要做好防晒作业,应在肌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戴太阳镜、遮阳帽或运用遮阳伞。

夏日穿着以淡色为好,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对于男士来说,外出不要赤膊上阵。进行长时刻的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qopn.com//zcmbyf/90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