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家长们
这个夏天您有一份防暑小指南……请趁“热”查收!
—防暑指南—
01
什么样的天气算高温?
高温热浪又是怎么回事?
我国气象学上,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
高温热浪是指连续3天以上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或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并有1天最高气温达到38℃及以上的天气过程。
02
为什么高温天气容易中暑?
因为夏天温度高,身体产热增加,如果防暑降温措施不足,体内的热量积蓄过多或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就会极易发生中暑;汗腺功能障碍、散热功能障碍等也会引起中暑。
中暑都有哪些表现?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是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38℃)情况较轻的中暑阶段。主要表现是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
轻症中暑表现为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但是经过及时救助处理,数小时内也可恢复。
重症中暑除轻症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晕厥、昏迷、虚脱或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防护措施—
03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中暑,这个夏天要当心了!
1、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2、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3、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4、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5、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6、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7、好胜心强的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04
孩子中暑后,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孩子出现中暑时,最先表现的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可达38℃~39℃,甚至40℃以上。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家长不要过于慌张,可掌握以下急救方法: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孩子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体温高达40℃以上,中暑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2、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3、控制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医院急诊科就诊。
建议体温在38℃以上、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孩子经家庭初步处理后,医院。
05
怎样做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
(1)减少室外活动,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最好躲过烈日出行,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如果一定要外出,必须要做好防护工作,如防晒霜、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等。老年人、孕妇、婴幼儿、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补足水分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但是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4)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掌握急救措施,常备防暑药物。
(5)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此外,要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在疫情防控中因不科学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导致中暑发生。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