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原因,最近几年,大家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
而健身,也随之慢慢火爆起来。
什么瘦长腿、八块腹肌、人鱼线……不论男女,谁看了都喜欢。
按理来说,强身健体是好事,可没想到,有些人却因为健身却毁了身体。
近日,陕西西安,一年轻男子因太瘦想增肌,每天在家举哑铃负重深蹲30分钟。
结果3天后出现酱油色尿,就医后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住进ICU,日花万元。
事实上,关于过度健身或者不正确的健身方式,导致身体受损的新闻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很多人对于健身存在不少错误认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说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开误区。
一、
健身就是锻炼出好身材吗?
说起健身,很多人觉得健身就是练出肌肉身材。
实际上,我们对于健身的认知普遍太过狭隘。
健身,它包含身体形态、肌肉、运动神经、心肺功能以及新陈代谢等能力。
这些能力,每个人的先天条件都不一样。
但是,它们会因为受到外界的各种活动,如饮食、活动、习惯等问题发生改变。
例如长期久坐会让人臀部慢慢变平;缺乏运动的人,他的心肺功率大多不如经常运动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人,肝、肺更容易遭受疾病侵扰。
来自美国的专家MarcPerry,他是纽约BuiltLean的创始人,更是被CSCS美国国家体能协会所认证,他认为:
尽管遗传对身体能力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因素,它可以通过一些休闲活动、特定的活动、和其它的一些活动提高。
当你在进行某项身体活动的同时,也会是你的身体各功能得到锻炼提高的绝佳机会,如果长期进行,效果就很明显了。
一些运动生理学专家和一些健康组织,则是把健身称呼为PhysicalFitness。
大概意思,就是通过进行某种特定的锻炼,来达到提高自身身体能力的意思。
体能训练也是有区别的,针对社会人群称之为健康体能,针对伤病人群称之为康复体能,针对专项运动员则是专项体能等等。
这篇文章指出,关于健康体能,大致分为十条项目。
主要是:体脂百分比、力气、心血管健康、身体柔韧性、肌肉耐力、敏捷性、平衡感、协调性、力量、速度。
这些体能项目,大多时候不是单独作战,而是相互合作。例如跑步的时候不仅需要心血管健康,还需要平衡感、肌肉耐力的支持。
而健身,就是通过一些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能。
一般说来,我们习惯把运动分为三类:高强度器械运动(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拉伸运动。
瘦弱的人,或者以变得强壮为目的而进行健身的人,以器械运动为主;肥胖的人,以有氧运动为主。爱美的人、体型体态有缺陷的人、女生等可以多进行点拉伸运动。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以什么为目的,这三种运动是都需要的,只是在主次分配上略有不同。
二、
为什么健身反而会出事?
随着健身日渐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减肥、增肌、强身健体都是大家健身的目的。
可是,我们总会时不时的在新闻上看到一些悲剧。
例如上海一名47岁男子在健身房内沙发椅上猝死,等身边人发现拨打急救电话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
还有一男子在深圳市福田区羽毛球馆运动后倒地不起,经众人施救及抢救后,仍没能挽救其生命。
哪怕看起来伤害性不大的瑜伽运动,也给一些人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健身明明是好事,怎么反而对身体造成了伤害呢?小编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对进行的健身项目认知不够
就拿最简单的跑步来说,我们以为跑步就是简单买双鞋,沿着小区道路、马路、运动场跑道跑个半小时、几公里。
殊不知,看上去简单的跑步运动,也是危机重重。
许多人在跑步的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错误,导致身体受伤。比如半月板受伤、韧带撕裂、猝死等相关新闻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不正确的认知,会让你更容易受伤。
例如一些跑步者喜欢大跨步奔跑,但这样的姿势会使你的身体处于一个极限位置,增加肌肉的拉伸和损伤,增大跑步中受伤的几率。
还有很多人喜欢跑步出汗的感觉,殊不知运动出汗导致体液减少达到体重2%的时候,身体的力量和耐力就会减弱;达到4%以上,将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热疾病,中暑或者死亡等严重情况。
2
喜欢战胜自我,挑战极限
运动的时候,我们总会产生一种主观错觉:觉得自己还能再快一点,再坚持一会。
比如打篮球、跑步的时候,很多人哪怕身体已经很累了,可是意识还是很兴奋。
殊不知,此时身体和心脏已经超负荷运转,处在“爆缸”的边缘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几年的一个新闻: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力量举运动员,为了夺冠选择挑战极限。
因此,他在比赛中使用了危险的“空握法”卧推kg。
令人惋惜的是,他没能挑战成功:杠铃不慎滑落砸中胸部,砸断肋骨,撕裂腹腔,导致心脏严重出血,最终没能抢救过来,年仅34岁。
3
强度超出身体耐受能力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同样的重量,在专业运动员身上是举重若轻,在我们普通人的身上却是泰山压顶。
哪怕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亲人、朋友、同事,即使进行同样的健身项目,身体劳累程度、疲惫程度也不一样。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健身项目要量力而行,不能一概而论。
三、
如何科学健身?
看完以上,相信大家已经对健身有了大概的了解。
那么,很多想健身的朋友就要问了:我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和测量设备,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哪些运动,该做多少呢?
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几招!
首先是听从自己身体的第一感觉。
当运动负荷适宜时,我们会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也会让人感觉心情舒畅。
具体表现,大概是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
如果负荷过大,身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
具体表现,大概会出现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
此时此刻,你应该缓缓停止运动,下次可以考虑减少运动量或换种运动方式。
接下来是运动后身体的声音。
一般人在运动之后,可有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很快消失,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症状明显,感觉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两天不消失,这说明下次运动要减量、降强度了。
还有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运动量我们可以用运动时间来控制,一般人每次锻炼把握在30分钟左右;
运动强度用心率来控制,有条件的可以买个运动手表或腕带,运动时随时查看心率,这个数值不宜超过个人最大心率(-年龄)的60%~75%。
最后,大多数人的健身都是以肌肉健美为主,我们可以更多的注意体重的变化。
一段时间的适宜负荷运动后,体重会有轻微下降,如果同时伴有饮食控制,体重则会下降得更为明显。
但无论如何,每周体重下降不应超过2公斤,体重下降过快也意味着运动负荷可能过大了。
健身,仅仅是积极保持健康的组成部分。如果只重视健身,平时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久坐,再多的健身,也谈不上健康。最后,祝福转发+在看这篇文章的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活出精彩人生。觉得文章不错请点个在看吧参考资料
1、斌卡.《硬派健身,你的第一本健身书》.
2、WhatisPhysicalFitness?.B.Miller.
3、Dr.NicholasRomanov,跑步革命:跑得更快,更有效率.
4、CharlesE.Matthews,etal.,().AmountandIntensityofLeisure-TimePhysicalActivityandLowerCancerRisk.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DOI:I